• 30阅读
  • 0回复

肥城喜事丧事从简 移风易俗群众受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肥城喜事丧事从简 移风易俗群众受益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报道:喜事新办、丧事从简,在山东省肥城县广大农村中已成风气。今年1—3月,1500多对青年结婚,没有一家大操大办。目前全县自然死亡火化率、丧事从简率均达100%。
过去这个县许多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喜事丧事大操大办的旧风气。前几年农民逐步富起来之后,许多人追求比富,攀比、讲阔气使传统的旧习盛行。婚丧大操大办,远远超过了多数农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尽管他们知道事后要背上沉重的包袱,可迫于旧习猖獗的压力,在规格上争相拔高,使结婚财礼越来越重、摆设越来越高档、宴席场面越摆越大,一场婚礼下来挥霍不下二三千元。一般农户每年随份子也不下二三百元,成了一项沉重负担。办丧事的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孝心”,恐怕场面小了被人瞧不起,事前的富裕户多数成为事后的欠债户。该县汶阳镇新刘村党支部书记刘锡兰说:大操大办实非农民情愿,农民终年辛苦,省吃俭用,怎舍得“千日打柴一日烧呢”?可是在愈演愈烈的陈规陋俗面前,那些经济困难户为了不失面子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
1984年该县开展科普文明村活动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改变旧的婚丧风俗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全县500多个村红白理事会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开展民俗改革的讨论,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用算帐对比、典型分析、现身说法等形式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配以制定乡规民约,使全县在这方面的风气逐步好转。据调查,今年1至3月份全县1500多对青年结婚,如按过去的做法,仅吃喝一项就要花费400多万元,而现在实际支出不足5万元。马家埠乡农民翟连水结婚只买了二斤花糖、一条香烟,全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总共花了不足50元就办完了婚事。各村红白理事会还为群众开展红白信息听在前、思想工作做在前、筹划简办议在前、操办婚丧跑在前的“一条龙”服务,使人们不再为大操大办犯愁。
通过大量的科普文明宣传教育,该县在改革丧葬陋习上也具备了新时代农村的特色。现在该县广大农村普遍以佩戴黑纱代替披麻戴孝,以奏哀乐代替雇吹手,以行礼鞠躬代替三拜九叩,以送花圈代替纸人纸马。一些乡镇购置了殡葬专用车,主动为丧主提供服务。目前全县自然死亡火化率和丧事从简率均达到10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