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我找到自己的位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残疾人与社会征文

“我找到自己的位置”
罗同松
今年9月7日至16日,我和王素玲同为中国轮椅市民友好交流访日团成员。这位残疾姑娘的毅力和品德,时刻都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王素玲今年24岁,长得很漂亮,脸上时刻挂着童贞的微笑。两岁时,因为一次不成功的手术,破坏了她的腿部神经,使她留下了终身残疾。她高中毕业时,尽管成绩令人惊叹,但是上大学无门,谋职业无路。一天,她拄着双拐在街上艰难地行走。突然几个顽皮的孩子将她撞倒,然后一阵哄笑地跑了。她挣扎着爬起来,擦干眼泪,回到家里,提笔给母校——北京市进步巷小学的校长写信,要求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王素玲的请求得到学校领导的同意。每月30多元工资,是学校从校办工厂挤出来的。王素玲虽然苦恼自己不是正式职工,但是她要献身教育事业的愿望实现了。她重新系上红领巾,回到了少先队员中间。1983年,《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她写的《闪光的童心》,抒发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为孩子们服务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辅导员工作中,我得到了快乐。我现在可以丢掉一切,但是我离不开孩子。他们那闪光的童心,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素玲并没有以当好辅导员为满足。“怎样给社会做更大的贡献”,这是她的追求。她打定主意要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从此,她开始自学日语。每星期一、四、六早上4点钟起床,从北京展览馆附近的家中,摇着轮椅走近3个小时的路,到门头沟日语进修大学听课;星期三和星期日晚上还要去少年宫旁听日语讲座。每次外出听课前10多个小时,她早早地就禁水,以免带来上厕所的麻烦。
王素玲的日语水平如何?1986年10月,她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清脆、流利的日语向日本青年问候,并且介绍了她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同时,电台还播放了她给学生上日语课的录音。于是,她不断接到日本青年朋友的来信,赞扬她的日语讲得好。电视连续剧《阿信》的主演者田中裕子在信中说:“我听了你的讲话很受感动,祝你成功,祝你幸福!”东京托植大学学生多川牧小姐在信中说:“你的日语说得漂亮极了,我为有你这位北京姐姐感到高兴。”9月,王素玲作为中国轮椅市民友好交流访日团成员访问日本时,用流利的日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大阪市逛超级市场长吉商店时,副经理尾山奇智先生惊奇地对王素玲说:“小姐的日语说得这么好,要是愿意在我的商店工作,我非常高兴。”
对许多日本朋友的好意和关怀,王素玲表示衷心感谢。她说:“我在我的祖国生活得很好,我有我的事业!”
王素玲在学习、教授日语的同时,还攻读英语。前年,她被正式聘为进步巷小学的日语、英语老师。“半截身躯,一张轮椅,超负荷地工作”,这就是王素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