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蓝光闪过军号响——澜沧耿马震区纪事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蓝光闪过军号响
——澜沧耿马震区纪事之五
本报记者 钱江
6日夜晚,得知澜沧、耿马地震发生的消息,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上将、司令员傅全有中将和参谋人员迅速赶到作战室。在一张百万分之一的云南省地图上,很快地标出了救援部队向灾区进发的红色箭头。
滇西南,地震的蓝光刚刚闪过,紧急集合的军号声响彻夜空。
开辟通道前进
7日凌晨3时许,距震中澜沧以东200公里的某集团军高炮旅800名指战员由旅长王北明上校率领,登车驶向震区。驻西双版纳、思茅的两个边防团600名战士,也登车向澜沧开进。
驻在震区附近的各边防武警部队,受命后迅即向灾区派出救援分队。
驶过因地震出现道道裂缝的盘山道,出澜沧以北不远,道路被山崖上震落下的像小山似的泥石切断,部队受阻。边防团战士们用炸药炸,用镐刨,以至用双手,不顾一切地开辟道路前进。他们在一天内突破39处堵塞,排除3000多立方米泥石,开辟了一条条汽车勉强能通过的道路。
高炮旅驰援灾情最重的战马坡。行至距村子30余公里处,眼前250米的路面被泥石埋堵,当时余震不断,飞石滚滚。旅长王北明当机立断,决定兵分两路,一部留下开辟道路,一部弃车步行,赶往战马坡。政治部主任李加林上校率领400人的突击队,攀过山崖阻断处,开始了强行军。
当时,惨重的伤亡使拉祜族村民悲痛得难以自持。解放军战士一到,立即护理伤员,抢扒被埋的村民财产,安葬遇难者。
奋不顾身救乡亲
记者在战马坡以东约10公里的老缅寨,见到思茅军分区政委何光烈上校正在指挥部队为村民搭建竹棚。这里是灾情最惨重的地方,13户民房全部塌毁,燃着的火塘引起大火将倒下的茅草房化为灰烬。救援部队迎着正在燃烧的烈火冲了上来,用双手扒开废墟救乡亲,挖财产,把手都磨烂了。
在重灾区上允,指导员周永亮为一户村民抢救危房中的财产。房子已摇摇欲坠,周永亮叫来几名共产党员,和他一起用臂膀撑住墙壁,就在战士抢出屋里的粮食闪身而出的刹那间,房子便轰然倒塌。
地震发生在澜沧北部的深山密林中,山高路远,村寨高度分散,救援部队以强行军速度赶到受灾村寨,体力消耗极大。但救援官兵仍奋不顾身从瓦砾堆中扒出遇难者的遗体妥善安葬;从数公里外将伤员送到医疗点。有的军官和士兵为此累得昏了过去。班长杨录强,3小时内背出群众危房中的粮食80多袋。因过度劳累而休克了。一醒来又继续背粮,直到一脚踩空,造成踝骨脱位,被战友送进救护所。
女军医孙云华,参加过3次自卫反击战。这次进入地震灾区后,30多小时顾不上吃喝,她和卫生员高红一起,连续治疗了74名从废墟中扒出来的伤员,其中一名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下两天多,已有8个月身孕的妇女,经孙云华、高红护理,已脱离危险,胎儿也保住了。
地震发生后,先期赶到灾区的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见到救援的人民解放军迅速赶来,感慨地说:“解放军一到,灾区人民就感到宽心、有依靠了。”
为使群众重建家园
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度过困难,重建家园,我军官兵作出了可贵的奉献。
在战马坡,地震使泉水改道,造成用水紧张。进驻这里的高炮旅战士只留下做饭的水,把节省出来的水送给村民。战马坡的夜晚风寒雾重,指战员露宿山岭,谁也不去动拉祜族村民震后仅存的柴草铺垫御寒。
在战马坡西北的白水井,满山都是成熟的桔子,干渴的战士们严守军纪,谁也不摘一个来解渴。有两个连队刚到灾区时,把干粮都给了灾民,自己买了一个5公斤多重的大南瓜,煮南瓜汤充饥。
几天来,记者到过震中区的许多地方,看到大部分房屋受损的群众已在部队搭建的竹棚中安顿了下来,许多中、小学校正在筹备复课。受灾极重的上允镇于今天(13日)恢复了传统的赶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