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交响芭蕾大师巴兰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19
第8版(副刊)
专栏:域外文谈

交响芭蕾大师巴兰钦
冯双白
黑头发,黑眼睛,目光如炬,身架似鹰,看着那些疲顿的芭蕾舞女演员,他再次慈爱地微笑着:“咱们再开始排练吧!”
于是,在莫扎特、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等名家的乐曲声中,一组组奇妙的舞步出现了,新颖奇诡的舞姿亮相了,古典芭蕾中的情节铺陈消失了,音乐与舞蹈像一对忘怀的恋人般相互融解了。这就是当代芭蕾艺术大师乔治·巴兰钦一生中不停创造出的艺术境界——传统因素都在,但一切都变化了。
那是1904年的圣彼得堡,一个刚当父亲的作曲家哼起斯拉夫民歌,在空中和着巴兰钦新生的啼哭,形成奇特的音响。不过,如果没遇到后来的机会,那音响也许将永被遗忘了。1914年巴兰钦进入彼得堡戏剧学校学习,后来在音乐学院学钢琴和作曲,又投身于列宁格勒“青年芭蕾舞团”的艺术革新中。这场苏联芭蕾舞蹈家洛普霍夫领导的艺术变革,采用交响乐的写作原则(主题、副题、变奏、和声、对位等等)创作舞蹈,追求舞蹈与交响乐在结构、色调上的一致。尽管这新的艺术观遭到尖锐批评,却深深影响了巴兰钦日后的艺术道路。1925年—1934年间,巴兰钦在当时极享盛名的佳吉列夫芭蕾舞团以及后来的蒙的卡罗俄罗斯芭蕾舞团中将他的芭蕾编导的才思锤炼得光彩照人。当他30岁定居美国时,他建立了那片土地上的第一所芭蕾学校,又创办了一个舞团,今天,这个舞团以纽约市芭蕾舞团的名字扬威四海。
巴兰钦喜欢沉思,也喜爱烹调。奇特的是,他的许多不朽之作如《阿贡》、《小夜曲》、《巴罗科协奏曲》、《C大调交响乐》等,都不可思议地带着冷静深思的魅力和淳厚甘美的味道。当你看到《小夜曲》中那群白色裙装的姑娘们缓缓扬起手臂之时,就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对命运之神的召唤。命运的脚步近了,姑娘们于是起舞。步履时缓时急,身影时高时低,舞蹈空间变幻莫测,只留下乐音与舞步的神秘契合的痕迹。巴兰钦的代表性作品中绝少故事情节,偶尔出现的几个生活化动作都转瞬即逝,存在的就是恒动的舞,涌动的美,细腻而无以言传的情,以及古典芭蕾语汇在新构思、新旋律中流星一样闪现出的新光华。这一切都体现着他的艺术观:让舞蹈从音乐中流淌出来,使音乐变成肉眼可见、有趣味的东西。这一切也形成了今天交响芭蕾的艺术风格。
当他1983年病逝时带给全世界舞蹈家们的震动也是无法形容的。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个作品,珍品之多,风格影响之大,在舞蹈界无与匹敌。世界上最有实力的芭蕾舞团都上演他的杰作,几乎每一个来华演出的芭蕾舞团的节目单上都有巴兰钦的名字,人们称赞他是“舞蹈中的莫扎特”、“编导中的毕加索”,其实最实际的是他教会了人们用新眼光去分析和看待舞的世界以至人的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