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板栗之战”追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0
第2版(经济)
专栏:

“板栗之战”追记
门振成
秋收时节,在京津冀三省市毗邻地区爆发了一场“板栗之战”。
如今,“战火”已经平息,然而,从治理经济环境的角度来看,应该从中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呢?
老局长的叹息
河北兴隆县干了30多年商业工作的外贸局长焦彦珠叹息说,我预料今年板栗收购要出问题,因为它的创汇率高,加上外贸经营权下放,地方可以得到外汇留成好处,谁不想伸手呢?今年5月间,京津冀召开了板栗价格衔接会,发了《纪要》,订了约法,确定了统一收购价,照理说不该出事了,可“大战”偏偏发生了。
老焦回忆说:9月19日上午,我陪同三省市检查组由兴隆到北京密云,赶巧走在两县交界处,碰见密云县大城子供销社墙子路采购站正抬价收栗子。纪要规定,一等栗子每公斤2.50元,可他们门前张贴着广告,上写着:一、二等板栗混价收购每公斤2.60元。当对方发觉我们之后,便立刻把广告扯下来,团成个纸团扔掉了。
我们刚一离开,他们照样出高价,那天,他们从兴隆县抢收了400公斤。
17日,检查组从蓟县出来,第二天,蓟县就抬价了,8个收购点,每公斤出价就是3元,后来随风涨,3.6元到4.4元。
他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三省市开会订的‘约法’,搞的
‘纪要’没人当回事?”
检查站与收购站之战
河北这边政府发文件,贴布告,外省市一律不准来河北收栗子,还在与京津接壤地带设立板栗检查站。
京津临近河北这边设立了收购站。于是一头死守,一头抬价收。
眼见着关外的货源潮水般地往关内流,于是河北这边在遵化边界地带“打边墙”,出价也是4.4元。这一来乱了营,又引出了遵化吃兴隆,本省打内仗。一时间,价格乱了套,“倒爷”同栗农一块动用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运输工具,翻山越岭,闯关冲卡,检查站的横杆、椅子被拖拉机轧翻、闯过,卡车上的押运者手持大棒、石头,形势十分紧张。相继出现“围攻供销社”、“栗农斥专员”、“国庆夜出击”等闹剧。
国庆之夜10点钟。兴隆县兰旗营乡通往遵化的百里公路上,两辆拖拉机满载着栗子,各有五六个手持木棍的押车人,一对摩托车左右开路,疯狂地闯过了两个乡的检查站,奔遵化方向疾驰。直到公安人员鸣枪警告,才把他们拦下。
事后审问这位闯关“倒爷”时,他说:“我闯检查站,玩邪的,错了,认惩罚。可有件事我想不通,为什么栗子一个省就两个价,到天津又一个价,一个更比一个高,人家不倒腾等个啥?”
里外这么一抬价,卖早了的栗农不干了。28日那天,百余名农民找上了王杖子分销店的门,吵着要么退货,要么补钱,还自发的编了班,昼夜三班倒,守着大门不让把栗子往外运。一围三四天,使5000公斤栗子伤了水,发了霉。兴隆县孤山子供销社主任王青玉真急眼了,可真就张着两手没办法,心里像压块砖,走出走进憋得慌,在这种情况下,他给省长写信了。信上说,岳省长,你管不了外地,也管不了遵化吗?省里没出“打边墙”的价格时,他们就抬价了,成车的往蓟县倒,抢得我好惨呀。今年我们社本应收70多万公斤,结果只收5万公斤。看起来,听你话的老实人吃了亏,不听你话的反倒得实惠,要是都这样,令不行禁不止,这经济秩序怎么搞?
一个子走不活一盘棋
“那些天,我是想上中央找一找,又想,找谁呢?北京、天津抬价了,河北不是也跟着抬了吗。”兴隆县副县长杨忠元也是一肚子窝囊气,他心情矛盾,有苦难言。
他是这么看,这件事与我们外贸体制有关系。京津两地加一块只占总产量的16%,而上边偏偏分给他们个大计划。这还不算,计划外又各增1000吨。而且计划外和计划内的外汇留成还不一样,计划内国家拿大头75%,计划外国家拿小头20%。这么便宜的事谁不干?这位副县长说,作为政府负责人,从宏观上我执行了省政府的指示,认真管好收购,但这项工作太难了。周围抬价逼我,基层说我保守,不按价值规律办事情。上头还强调用行政手段管。能管得住吗?我在想,治理经济环境也要全国一盘棋,光我一个“子”动怎么成?
(河北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