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战火”平息后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0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战火”平息后的思考
发生在兴隆县一带的京津冀之间的“板栗大战”已经平息。从目前的状况看,“战火”之所以平息,主要是因为板栗已经抢购光。但是,形成“战火”的那些根源,并没有消除。
为今后计,这里有几点值得提起:
三家原本开过价格衔接会,而且作有《纪要》。但栗子一熟,就不遵守了。从最后情况看,似乎各家都抬价了,无是非可言。那么,有关部门是否应该问个谁是首先抬价者呢?挑起“战火”者同不得不“自卫”者,恐怕不好“一锅煮”。也许,更重要的事情不是“追究”,而是“研究”。认真研究一下“大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例如,外贸体制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外贸收购计划怎样安排?如果像报道所说,并无那么多货源的单位却要承担过多的收购任务,而这个任务又是一个“甜活儿”,那么,这不是非促使它去抬价抢购别人的货源不可吗?如果经济手段并未很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制造”了矛盾,而又不能用行政手段控制和解决这些矛盾,这就等于埋下了抢购大战的火种。把“大战”的板子完全打在基层同志的身上,恐怕未必公允。
“战火”平息了,但不能因各方已鸣金收兵,就认为完事大吉了。如果仅是这样,那将是“悲哀”的。人们更希望看到的,不是每一方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而是迫切希望各方坐在一起,如果有中央主管部门参加更好,大家冷静分析这一“战例”,不是为了再战,而是扑灭潜伏的“火种”,国家不允许战的时候永远“休战”。人们期望着这样的见识、这样的政策、这样的措施、这样的结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