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李耀先印象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李耀先印象记
本报记者 汪大昭
跟中国女排主教练李耀先聊天,说不上三句话,他就要带上个“实事求是嘛”。我想,莫不是他有这么句口头语?
夺得日本杯归来,三位教练闷头作总结,李耀先迟迟未交“卷”,“女排不好写,实事求是嘛!”《中国排球》杂志记者请他谈谈日本杯赛,“女排不好说,实事求是嘛!”
差不多两年前,李耀先通过排球界权威人士会考,上台主持女排训练。当时,他在自己的“施政纲领”中提出:“作为主教练,首先要抓队风和信心,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信心,重点解决发球和一传等薄弱环节。”如今,他带领的这支队伍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呢?“实事求是地说,女排这两年在技术战术方面没有取得很大进展,我想,如果奥运会打好了,也就交差了。”
从外表到谈吐,李耀先给人以敦厚、稳重之感,球迷们看过电视转播比赛,都觉得他老成有余,泼辣不足。体育馆里办了个流行家具展销会,他花上千元订购了一套,谁知几天后,冒牌的家具公司竟逃之夭夭,消失在偌大的北京城里。大名鼎鼎的国家队教练上了骗子的当。气不过的朋友要采取强硬行动,帮他追回损失,他不赞成,说“别胡闹”。
好像他特别能忍。20年前,他和足球队教练年维泗一起烧锅炉,够难为的,他没怎么计较。汉城奥运会归来,他少不了挨骂,但总觉得那是人家对女排的关心,就算言辞过激,也是好意。他也有不肯让步的时候,“女排输了,我有责任,谁来开脱,我也不会感谢,实事求是嘛!”口头语又来了。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李耀先54岁了,也还有迷惘的时候。奥运会中国队同秘鲁队争小组第一,第五局从6∶9落后反到14∶9领先,连得8分,士气正旺。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征战多年的老队员居然拿不下这可使大功告成的最后1分。“你说,打出14∶9这样有利的局面,能说队员状态不好吗?我有什么理由在这时候改变战术或调整阵容,而不让她们一股作气赢下来呢?实事求是嘛!这1分拿到手,半决赛碰日本队就好打多了,这我清楚。”
关于苏联女排,又是一个谜。今年7月,中国队以老为主的阵容在敖德萨以3∶1打败苏联队。奥运会前的热身赛,双方都想打出士气,可以说是全力以赴了。奥运会和香港超霸杯赛,中国队两次输给苏联队。日本杯决赛两军重逢,苏联队依旧是原班人马,中国队出的是全新阵容,结果,这些年轻人竟打败了奥运会新科状元。“苏联队连胜我们三场,又是奥运会冠军,日本杯赛奖金很高,她们不可能不争,可谁知为什么打不过我们的年轻队员?”
“像日本和秘鲁队这种对手,强攻不行,中国队取胜把握比较大。就算她们发挥比较稳定,比赛不会一边倒,我们也很少输。苏联、古巴和过去的美国队都是强攻突出,中国队弄不好就输得很惨,但这些队伍起伏大,有时候打不出来,我们赢她们反而更容易。总之,中国女排怕强攻的问题还没解决,实事求是嘛!”他又带出了口头语。
都说李耀先不善辞令,可他自我感觉与新闻界的关系不错。奥运会上,有记者问他中国女排失利是否与赛前准备不足、训练不力有关,言外之意是指他治军不严。至今,他仍忘不了那天输给苏联队后的记者招待会。“管理队伍不能只靠一个教练,一种办法。政治挂帅、物质鼓励我们都搞过,现在的形势下应该有新政策和新办法。就是把老队员的问题都处理了,新队员还会出新问题。培养一个技术、作风样样好的全才,不容易。中国女排多少年才出了个郎平,古巴队路易斯之后也未必马上又能冒出个尖子。”
李耀先不是铁腕式人物,年纪大了,难免心慈手软,连家里那10岁的儿子也敢当着爸爸的面“胡来”。一台好端端的彩电,图像黑乎乎的,他没时间摆弄那玩意儿。他有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52岁还出任国家队主教练。他想的比做的和说的多。“中国人在比身体素质和身体接触的项目上不行,但在灵巧、意识、反应、技术上有长处,弹跳也不差,隔着网子打的项目更能显出优势,乒乓球、体操、跳水不都拿了奥运会金牌吗?女排将来仍然很有希望,实事求是嘛!”他还是那句老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