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于是之回忆周总理对他的一次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于是之回忆周总理对他的一次批评
《中国戏剧》今年第10期发表了于是之的《恩来同志批评我台词不清》一文。
文中说,这里,我说一件他批评我的事,使我终生不忘——那是在1961年。
演《雷雨》,他是几次看过了的。有一晚,他又去看了,幕间休息时,导演先来告诉我:多注意,总理对你的台词不满意,声音太小。幕又开了,我非常注意自己的音量,要大。戏完了,总理与夏衍同志一起到后台来。夏衍同志先进来,见到我就小声说:你要准备总理批评你。随后总理就到了。
出乎我的意外,总理并没有一开口就批评我,他先说起了“大跃进”,并具体地说到他当时在某地说过的一句过头话,由此说到那种不正常的空气使人无法顾得上劳逸结合;又说他每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总是为了准备,需熬几个通宵,等到作报告的时候嗓子就哑了,念不好了。由此讲到剧团对演员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而且说到下面的这些问题,都是上边的责任。“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他说出了这句老话。
我们的好总理,做起自我批评来是那样的自如坦诚,我先就听得入神了。我的恐惧心情也就自然消失了。这时总理才批评了我读词声音太轻,使观众听不清,不好;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说出了:一个演员在台上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眼睛不要看着观众,但心里要有观众。眼睛老看观众就忘了戏里的环境和人物关系。但只顾着自己的“真实”,心里忘了观众,声音小得叫人听不见,也就没有了“群众观点”。
总理和夏衍同志走后,导演和前台的同志们才告诉了我发生在这件事以前的事情——
在这以前,总理已经在一次看《雷雨》时,嫌我第二幕开始的台词听不清,但我们好心肠的剧场经理曾代我解释:总理坐的第7排的座位是声音效果最不好的地方,后边10排左右的座位反而好些。这次总理又来了,他就偏要坐到11排,谁也劝他不动,他向剧场经理说他一定要坐在这里再听听。听到二幕开头时,他指着台上的我问旁边的观众:他的话你们听得清楚吗?!我们的好总理,为了体谅演员,到了后台首先说了许多自我批评的话,提出批评的时候又正面提出了演员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这个精粹的见解。我甚至想:这八个字,很可能是他上一次看戏以后想到的,为此又看了一次,并要把这真理告诫后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