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供销社“官转民”出现生机 但仍未与地方政府完全脱钩残存官商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1
第2版(经济)
专栏:

供销社“官转民”出现生机
但仍未与地方政府完全脱钩残存官商作风
本报讯 记者张锦力报道:围绕“官办转民办”的六年体制改革,给供销合作社带来了活力和生机,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购销业务日益繁荣兴旺,为农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农民中的信誉日益提高。六年累计实现利润194.4亿元,纳税255亿元。目前,85%的农民在供销合作社入股,社员股金和集资34.8亿元,比1981年增加9.4倍,自有资金397亿元,比1981年增加60%以上。
六年来,供销合作社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正逐步实现由全民所有制的官办商业向集体所有制的民办商业的转变。恢复供销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三性原则。在密切农民与供销合作社经济利益的同时,各地普遍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理、监事会,近10万名农民社员被选入供销合作社各级管理机构,直接参与领导和管理。县以上供销合作社开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服务的综合体系。逐步把供销合作社从过去单纯购销组织办成农村供销、加工、储藏、运输、技术等综合服务的中心,目前已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2500多个,不同类型服务组织1.5万多个,年产值1000万元食用菌生产县12个,年产肉鸡100万只县10个。
——经营范围不断拓宽,经营方式不断改进,经营设施不断充实。1987年粮油经营额达63.3亿元,水产品经营额达2.1亿元。每年组织“南菜北运”5亿公斤,向北京调运蔬菜2.6亿公斤。广泛推行了合同制、代理制、农产品分购联销和工业品联购分销制。
——为国家提供出口不断增加。1987年由供销合作社向外贸部门提供出口达77亿元,自办加工业出口产品创汇6亿美元。
目前供销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供销合作社没有完全摆脱与当地政府的隶属关系,还残存一些官商作风,在农副产品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上,为农民服务得还很不够。供销社的民主管理,目前还不能满足农民真正当家做主的要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