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向着远海大洋——记山东省威海市荣成朱口渔业公司总经理连承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1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改革已十年征文

向着远海大洋
——记山东省威海市荣成朱口渔业公司总经理连承安
山东 綦国瑞 董旭日
朱口有多大?
地图上没有它,它只是山东荣成县一个小小的渔村。
然而,它靠着海,地球的大海连成一体。今天的朱口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
连承安的故事会告诉你,打鱼人是怎样驶向远海大洋的。
出的远 天地广
去年金秋八月,一位来朱口洽谈业务的港商告诉朱口渔业公司总经理连承安:你不是让我给你寻找国外合作伙伴,发展远洋捕捞船队吗?现在已经找到了。
连承安兴奋得满脸红光。多少年来,自己的船队只能围绕着祖国海岸线打转。他常常盼着有一天,能带领自己的船队冲出国门。
现在他多年期待的机会,突然降临了。然而,当他在经理碰头会上,兴致勃勃地向大家报告这个好消息,并合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时,迎接他的却是沉默,继而是爆发:
“我们打鱼为本,搞什么外向型?”
“这几年,我们公司的船北到渤海,南到舟山,还要远到哪里去?”
一句句诘问,像一排排炮弹。
快50岁的连承安,霍地从座位上立起,满脸胀红:
“近海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我们不能老在自己家门口的港湾转,要赶快打到深海远洋去,出去越远,天地越广。过去我们缺乏资金设备出不去,现在有了合作伙伴,为什么不出去?”
常年在海上作业,渔民,有着传统的固守本土的农民观念,他们的意见是不肯轻易改变的。第一次会议不了了之。
连承安毫不气馁,一次次经理会,一次次思想交锋。但最后表决时,大家终于都投了赞成票。
不久,港商陪同外商来到了这个地处偏僻却又风景秀丽的黄海岸边的渔村。连承安没有多说。他陪着外商在公司里转起来:阵容整齐的船队,井然有序的冷藏厂,渔品加工厂,生气勃勃的养貂厂……走着,看着,外商的脸上浮出了笑容。双方经过坦诚的磋商议定,各出资200万美元,共建荣成远洋捕捞有限公司,并当即签订了意向书。
然而,难关还在后头。
为了得到各种批件,从夏季到冬季,再从冬季到夏季,一年多时间里,他迈着匆匆的步子不停地进出于机关的办公室和私人住宅。今年8月27日,盖有最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鲜红印章的营业证终于递到连承安的手上。
11月,拥有外商投资的两艘800马力钢壳渔轮,一艘500吨冷藏船和我方投资的两对渔船的船队,将乘风破浪远征西非海岸,中国渔民雄心勃勃地走向世界。
蛇吃青蛙的故事
1986年的夏天,一位来访的朋友对连承安说:“烟台供销社从国外进口的一套新式饲料加工设备,无钱安装准备转让,这块“肥肉”你敢不敢吃?”连承安怦然心动,眼睛一亮,顺手从抽屉里翻出一包饼干,扯上朋友和司机就往烟台跑。
偌大的货场里,设备堆积如山。经了解,这套设备每小时能生产颗粒饲料10多吨,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并带有最先进的饲料配方。
连承安看得喜上眉梢。当即决定吃掉这块送上门来的“大肥肉”。他断定,在饲养业日益发展的社会,高标准的饲料在国际国内都会有市场的。
消息很快传到2000多名父老乡亲的耳朵里。有人怀疑:“投资500万元建这样一座厂,搞不好,栽进去怎么办”?仁慈的父亲也出来挡驾:“你快50岁的人了,已经搞了这么个大摊子,该满足了,还冒什么险”。
一向率直的汉子,逼急了也会妙语连珠:“你们见过蛇吃青蛙吗?蛇头比青蛙小得多,可它张大口能把青蛙吞下去,再把身体摔几下,青蛙就被消化了。畏畏缩缩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连承安是个敢担风险的硬汉子。1980年,他就组织建起全国群众渔业第一个海产品加工厂,开始改变了渔民光靠打鱼卖鲜的命运。1981年,他不顾各方面的压力,硬着头皮建起了北方群众渔业第一座冷藏厂。这一次,他又横下一条心,顶住八面来风,在对外开放中再闯险关。
为了险中取胜,让洋设备在朱口平安落户,连承安一头扎在建筑工地上,白天同大家一起挥汗如雨,晚上又在这里连轴指挥。工程一环扣一环,土建、安装同时进行。四个月后,一座状如铁塔的高大建筑便拔地而起,设备一次试车成功。按照国外配方生产的颗粒饲料试销后,大受欢迎,订购者蜂拥而至。原来反对连承安的人也对他挑起大拇指:“500万元花得值。”
现在这套电脑控制的80年代先进饲料设备,每小时产量达到10吨;全部投产后,每年产值可达2亿元,是目前山东省最大最先进的饲料加工厂。
小港湾的大码头
临近朱口渔业公司的黄海岸边,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虾池鱼池,这是闻名遐迩的“朱口租地”。
两年前的一个冬日,连承安满脸是笑的为前来洽谈对虾业务的加拿大客商关上车门,心里却似吃了黄连一样难受:没有货源,只能让关上门来的买卖飞了。
他深深地感觉到,要真正冲出国门,没有外销产品基地是不行的。可是,朱口本来就是一个渔村,地少人稠,现在没有一寸闲地。基地建在哪里呢?连承安几经周折,终于以每年30万元的租金,50年的租期租下了邻近单位的2500亩荒海滩。
元旦刚过,连承安带领数百名民工,开始了向荒海滩的进军,经过连续的苦战,茫茫荒海滩上已经建成了800亩虾池,200亩罗飞鱼池、万只出口肉食鸡场、5000头貂场、300吨冷库和现代化的饲料厂。
基地还在建设,修建万吨泊位码头的战幕又拉开了。
去年,日本客商看中了公司后面槎山上坚硬红润的石头,多次提出签订购货合同,可是公司没有码头,只能眼睁睁的让财宝沉睡。
在连承安的倡导下,公司作出了利用朱口湾水深流缓的天然条件,修建万吨泊位码头的决定。很快,由本公司自己组成的建港队浩浩荡荡地开上了工地。到今年10月份,一条巍巍大坝向海中推进了250米,已经可停靠5000吨级的大船。
采访即将结束时,我们见到了还在港建工地上忙得满头大汗的连承安,他豪迈地指着大坝说,再往前延深100米,就可以停靠万吨大船。那时槎山的石头就都会变成财宝了。
有了大码头,连承安们将驶向更远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