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王蒙在中国作协理事会上强调 文学艺术要关注改革防止鄙俗化 明年将召开作协五大选举新领导机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王蒙在中国作协理事会上强调
文学艺术要关注改革防止鄙俗化
明年将召开作协五大选举新领导机构
本报讯 记者高宁报道:作家作为社会上最敏感的神经、能影响社会舆论的一支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关注和支持国家的改革,关心国家的文化建设,关心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在最近召开的中国作协理事会上,文化部部长王蒙以作家的身份向他的同行们提出的希望。
王蒙认为,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遇到不少困难。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产生了一些对改革不利的舆论。作家的笔不论是否描写了改革,但他对改革的态度都会通过作品反映出来,并影响社会舆论。因而,作家不可能置身于改革之外,置身于社会现实、国计民生之外。他面临着是支持改革,抑或对此熟视无睹的选择。
对于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复杂情况,王蒙作了分析。他认为,商品经济引入文化事业,一方面使我国娱乐性文化生活比过去丰富得多,这有益于调节社会神经,平衡社会心理;但如一味听任市场法则冲击,只考虑精神产品的票房价值,不考虑文化、艺术本身的价值,也会带来文化的混乱、倒退,使我国本来就不发达的文化出现鄙俗化的倾向。现代化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同样也不可能建立在愚昧、鄙俗的基础上。作家,作为社会上一支文化层次较高的力量,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客观现实造成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的。
王蒙还批评了一些作家把文学只作为个人的发泄,或揭露别人隐私,或当成一块敲门砖,捞取些什么的工具。这种种丑行亵渎了文学事业的崇高。他强调:“文学具有崇高的意义,我仍赞成这一传统的观念。”
在谈到应建立良好的文艺讨论、争鸣的风气时,王蒙说,最近中央再次强调了党政领导对文艺的具体问题要“少干预,少介入”。然而文艺界内部一些人出于某种习惯,在文艺争鸣时总是希望权力介入,希望有权力的人支持自己。王蒙呼吁,对于艺术观是非的争鸣,一方面,有权力的人应少介入;另一方面,文艺界自己也要少告警,少吁请权力干预,从而使我们的文艺争鸣更具有民主风度,更健康,更积极,更具有价值。
中国作协四届三次理事会于11月17日至19日在京举行。会议听取了作协领导关于作协工作、作协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报告,原则通过了于明年(争取上半年)召开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在会上选举产生新的作协领导机构的决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