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重点是压缩过大的社会需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1
第5版(理论)
专栏:

重点是压缩过大的社会需求
王政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问题是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因此,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谋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既可靠增加供给实现,也可通过压缩需求来实现。但就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来看,重点要放在压缩总需求上。
一些同志担心,压缩社会需求会不会导致经济萎缩。这种疑虑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确实,在商品经济中,生产是为了销售。只有当产品通过市场进入消费,也就是满足了需求后,才使生产得以最后完成,重新开始下一个生产过程。如果需求不足,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买,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这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经济萎缩。不仅如此,需求的作用还表现在,它能为生产创造出新的更多的需求从而成为新的生产的动力。总之,需求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并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当重视。但是,也不能把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绝对化,以至于认为需求越大越旺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归根结底是生产决定消费,一定时期的供给结构和规模决定需求的结构和规模,而供给能力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内并非无限,而要受到国力和财力制约。如果需求过大,超过了一定时期国力和财力的承受力,就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会导致物价上涨,诱发通货膨胀,扭曲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使经济难以健康协调地发展。
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不难看到需求过大的严重危害性。由于到处铺摊子搞建设,普遍追求发展速度,搞加工工业,社会集团购买力恶性膨胀,其它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导致财政预算打赤字,银行被迫多发票子,造成了明显的通货膨胀,严重干扰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事实充分证明,过大的需求不是经济发展的兴奋剂,而是经济发展的破坏力。这些事实也充分说明,抑制过大的社会需求,实在是治理经济环境极为重要的一环。
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总需求构成,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合理。如集团购买力的超常增长,楼堂馆所的大建,没有很大历史文化意义的这个碑那个庙的修复,未经充分论证而盲目上马的基建项目,等等。压缩这些需求,非但不会导致经济萎缩,反而能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我们强调当前要花大力气抑制过大的需求,并不是说不要增加供给。在抑制总需求膨胀的同时,也要用很大的力量来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给。而且压缩需求也不是搞一刀切,对不合理的生产性需求和集团购买力中的奢侈浪费性需求,要狠压大压,而对论证充分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生产项目,对能有效增加供给、改善市场供应的生产,则要从资金、原材料、运输等各个方面给予切实保证。当然,增加供给也不能主要靠增加投入,而应主要靠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来实现。
我们说抑制总需求,也不是要压缩人民群众的正常消费。对于正常的消费性需求应当满足,并且引导和分流,如推进住宅商品化,发行股票,开办保值储蓄存款,等等。采取诸如此类的措施,目的是分散消费热点,使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