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阅读
  • 0回复

下大决心查处经济违法案件——一些经济执法人员的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2
第1版(要闻)
专栏:

下大决心查处经济违法案件
——一些经济执法人员的建议
本报记者 潘岗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整治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以来,那些凭借掌握平价或紧俏物资的权力,转手高价倒卖,牟取暴利的非法经营者,便成为众矢之的。那么,他们是怎样“倒”的?为什么各界要求查禁的呼声甚高,而查的成效尚微?请看上海、广东、安徽、重庆、黑龙江、山西、湖北一些经济执法人员反映的情况。
“水”有多深  “鱼”有多大
现在报刊上已经披露了一些案件。但是,随着各地查处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看到,已经查处的这些案件与经济执法机关掌握的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有的同志认为,只能算是“儿子辈”、“孙子兵”。
国家工商局经济检查司提供的情况证实,最近以来,不断查获非法倒卖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大案。
前不久,西北某地查获了一起倒卖黄金几千克的案件,许多报刊纷纷称奇。因为按有关规定,倒卖黄金50克者即可收审判刑。可如今在广州,倒卖几千克黄金案已成“小菜一碟”。去年,这个省的经济检查站没收黄金几万克,今年前4个月,已没收4.5万克。4月以后,倒卖、走私黄金的数量更像温度计的水银柱一般直线上升,数额动辄几万、几十万克不说,参与倒卖的,也不限个人,许多国营、集体单位也卷入这一非法交易之中。据初步查实,浙江某公司一次带进黄金十几公斤,河南某单位一次带进黄金20公斤,而另一单位数额更大,达27公斤。倒卖黄金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进关申报来源,各家几乎相同——外商赠送,可检查部门发现,多数是通过套购外汇后非法购买。
倒卖进口物资批文是这些以权倒卖者独有的非法牟利手段。就在前半年,倒卖批文获利50万元,还是封了顶的大案。可短短数月,其记录就被两个外地驻深圳的“工作组”打破。据深圳市工商局初步查实,今年4、5月间,河源县和博罗县驻深工作组将13份进口PET聚脂切片塑料粒1.1万多吨的批文,以每吨指标50元的价格卖给外省来深的闲散人员江文仁,牟取暴利56万元,江文仁又以每吨指标80元的价格卖给某公司经理马伙明,牟取暴利33万元。也是4月间,河源县驻深工作组又将进口胶合板6700平方米的4份批文,以每平方米指标42元的价格卖给这个江文仁,牟取暴利28万元,江随即以每平方米指标55元的价格卖给马伙明,牟取暴利8万余元。时过两月,博罗县驻深工作组将进口橡胶共1060吨的6份批文,以每吨指标130元的价格卖给江文仁,牟取暴利13万余元,江又以每吨指标190元的价格卖给马伙明,牟取暴利6万余元。本来是“一纸空文”,在被四次倒手后,身价倍增,结果,官倒爷净赚近百万元,私倒爷也净赚47万元,私囊饱胀,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蒙受损失。人们至今疑惑不解,这些进口树脂、胶合板的批文,是如何转到这些并非生产、经营所需的单位、个人手中的。
再有,国家明文规定进口汽车,包括底盘,必须要有许可证。可是最近以来,大量的组装汽车被非法倒进内地。有家公司竟用合同代替许可证,一次进口汽车底盘5000套。
更令世人震惊的是,一些有职有权者不仅自己视国家规定为儿戏,瞒天过海,还主动为其他“倒爷”出谋划策,或打通关节,或亲临保护。河南省前不久查获几起倒卖组装汽车案,发现违法分子不仅用集装箱、冷藏车偷运“零件”,有的还给“零件”裹上军毯,冒充军用物资。一个个体户在广州某单位非法购进汽车,为保证其安全过关,这家单位竟别出心裁地给这个个体户戴上手铐,扮成犯人,由他们“押送”闯关。还有的违法贩运大户,穿上军装不说,还佩带假手枪,吓唬检查人员。
案件难查 因有后台
记者接触到的数十位经济执法干部,几乎无一例外地谈到:查禁非法倒卖难。难在何处?难在其自恃有“后台”。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化工厂大肆生产销售假钛白粉,10个月非法牟利32万元。今年4月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后,该厂自恃有区政府某领导支持,不仅不接受处理,反而更加我行我素,继续生产、销售假钛白粉。
与这些单位和个人目无法纪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执法机关在查处这些案件时,差不多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常常是,一宗案子,执法机关刚刚开始调查,当地领导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或警告,或规劝,结果不是案件查处不了了之,就是执法干部被迫“挪窝”。
某地一执法部门,对一“公认”的非法倒卖汽车案作出了令人失望的处罚决定:罚2000元后放行。对此决定,当地各界纷纷斥责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可人们哪里知道,这个处罚决定,还是这家执法机关多次请示要求严处后,当地最高领导才“仁慈”地做出“让步”——尽管比原决定处罚轻了许多。
那么,那些不顾左右干扰,秉公执法的执法人员有没有呢?有。但这些干部的遭遇却实在令人寒心。
河南省许昌市食品公司从去年7月到今年元月,先后从鞍钢生活福利处平价购进各种型号钢材1500余吨,擅自加价倒卖,获取暴利百万元。可是,当市工商执法机关查实并着手处理之时,有关领导却指责工商执法机关查处此案是商品观念淡薄、落伍的表现。此后14天,56岁的市工商局局长王道杰被免去了工商局党组书记职务。
山西某县工商局长日前与记者不期而遇。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局长,曾以工作肯干为局里赢得赞扬。可是,就因查处一起案件,县上就以“不能搞好团结”为由,免去其职,还要清除出党。尽管当地新闻界呼吁,有关人士打抱不平,都无用处。他只好进京加入上访者的行列。
一位熟悉情况的人说,像这样违法者安然无事,查处违法者反被“挪窝”的事,在全国远远不止这位局长。
仅靠打击远远不够
凭借权力投机倒把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呼而打之。几个月来,各地查处了不少这样的案件。但许多执法人员认为,真要彻底铲除它,仅靠打击不够,还要下大气力,消除其滋生的土壤。
山西省一工商干部发现,许多钢铁企业的确是因经不住计划内外价格悬殊的诱惑,走上倒卖钢材道路的。他同时又发现,这些企业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生产不锈钢需用的镍,国家计划安排有限,大量得从市场高价买,如果高进不能高出,企业还真受不了。
某省一科技咨询公司,以扶贫办厂名义向有关部门申请钢材。100吨钢材到手,便转手加价一倍倒卖。被查获后,经理毫无愧疚感:我们是老干部发挥余热搞咨询,不弄点资金,怎么开展?
有个市工商机关明明知道某公司无人、无房、无资金,卡住未给发执照。可这个省经委一前任领导打来电话,先询问“这个事你们办不办?”后要挟“还要不要我上门走一趟?”工商局长只好放弃原则:不用你老劳驾,我们办!
价格的双轨制加上政府行为的不规范,给依权牟利者提供了滋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在目前价格双轨制还难以取消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规范政府行为,并辅之以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制裁手段。一位长期作经济监督检查的干部说,我国在经济流通领域,至今没有一部能统管全局的根本法,再加上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特别是一直未能有效地制裁那些违法大案的“保护伞”,才造成今天这样屡查屡犯的局面。他认为,制订《制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法》、《市场管理规则》等法律,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完成这次采访后,记者久久为这些经济执法人员的拳拳之心所感动。正像他们说的那样,查禁经济违法案件虽然还不乏阻力,但这毕竟是中央下决心办的事。在中央的倡导下,已成立了由监察部、中纪委牵头,有审计署、工商局、检察院等执法机关参加的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工作会议,不定期地对大案、要案会商、查处。目前,已经处理了近20起重大案件,仅国家工商局就直接清查了10多起大案。
上有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完全应当相信整治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一定会取得更大成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