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好事不愿多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2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为什么好事不愿多做?
邹达才
某港口运输部门,今年以来积极联系业务,提高服务质量,进出口运量不断上升。可最近却一反常态,不紧不慢,对客户不冷不热,运量骤降。一了解,原来他们已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有关单位的领导坦率地说:“今年超得越多,明年计划下得越高,不留一手很被动。”
这使我联想到去年年底某新建单位的购物热,凡与“办公用品”稍沾点边的,不管是否急需,买了再说,原因也是:“今年的拨款不用完,明年肯定扣指标。”
增加运输(当然是合理的、必要的运输),节约开支,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能做的好事为什么不愿多做呢?从上述两例看,是现行的利益机制有问题。
如果多装快运,超过了年初的计划,得到的是更多的奖励,而不必顾虑来年的计划指标因此水涨船高;如果节约经费不但不会导致减少拨款,相反还能得到合理的奖赏,那么,谁不愿意多装快运,谁不愿意多节省开支呢?
合理的计划指标除了具有宏观的控制、平衡作用外,对下级单位来说也是促使其挖掘潜力、努力增产节约的一种必要的压力。根据情况的变化,对下达的计划指标进行调整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合情合理,实事求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下级单位增产节约的积极性。如果单纯以上年实绩为基数,按固定的百分比增减,“鞭打快牛”,“优待慢牛”,那样反而会抑制下面积极性的发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