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水底蛟龙”——记江苏海洋工程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2
第2版(经济)
专栏:

“水底蛟龙”
——记江苏海洋工程公司
本报记者 孙健
这是一家特殊的公司。打捞、水电、水库、沿江码头、航道、石油管道以及市政建设水下工程都可以与它结缘。由于从事这一行业的公司极少,加之他们服务周到,在用户中建立起了一定的信誉。
1983年,公司数百名施工人员在厦门鹭江海峡摆开战场,在水深33米、潮差6米的环境下,开挖了长570米、深1.6米、宽0.6米的花岗岩沟槽,完成了过去英国、德国等国公司未完成的水下过海输水工程,使鼓浪屿居民缺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1985年,一支由海洋公司与海科院组成的高原潜水实验小队向西藏高原的羊卓雍湖进发,在海拔4442米处进行水下施工实验获得成功,使我国的高原潜水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今年6月,在黄河宁夏中宁县渠口附近,这家公司成功地完成了长达1300米石油管道的水底铺设工程。这条输油管道是长庆油田输往兰州炼油厂、石化总厂的一条动脉。十个月前,原石油部管道局向国内外征询施工单位。地处长江“江阴要塞”对岸靖江县的江苏海洋工程公司,以精湛的技术、可靠的信誉,承揽了这项工程。
这家由当年的打捞队发展成为今天可以承揽众多水下工程的公司,一靠选择了水下独特的行业,二靠过硬的技术素质和优质服务。在公司漂亮的大楼里,总经理常幼篯同我谈起这个公司的发展时显得异常高兴。他说,水下工程隐蔽性大、难度大、季节性又强,涉及天文、水文、气象、地理、地质、机械电子、桥梁等36个技术学科。因此,抓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人的技术素质的提高便成了公司发展的关键。1984年之前,该公司仅有3名大学生,近几年通过多种渠道聚集人才,使技术人员达到60多人。现任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是从上海和成都调来的,引进是该公司网罗人才的第一招。其次,成立专家顾问组,吸收国内专家、教授20多人作顾问,担任咨询;同时开展与科研单位的横向联合,沟通信息,协同攻关,以锻炼人才。
海洋工程在世界上也是新兴的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适应这个发展,江苏海洋工程公司新近开始了“分灶吃饭,划小核算单位,消肿堵漏,目标管理”的改革,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