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平泉隆化落实劳动积累制度 引导农民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平泉隆化落实劳动积累制度
引导农民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本报讯 河北省平泉、隆化两县落实劳动积累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效果比较显著。平泉县去年共用劳动积累工132.5万个,平均每个劳动力出工10.5个,相当于1981—1986年6年使用劳动积累工总数的6.6倍。隆化县去年共投工175.3万个,平均每个劳动力14个。全县16项农田建设指标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5项是历史最高水平。由于这些工程的完成,使全县水浇地和果树灌溉面积比上年增长了21%。1987年全县粮食总产和果品产量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两县的农田建设,无论从规模上、效果上都不亚于“学大寨”时期;但是,和“学大寨”时期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没有平调,不是“大会战”,红旗招展,而是扎扎实实。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主要是他们抓住积累制度建设,认真贯彻了以下政策:
坚持谁受益谁出工。两县多数地方都是实行乡、村、组、户四级用工制度,即村受益全村出工,组受益全组出工,农户在自己承包土地上兴建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如打井、恢复水冲沙压耕地、修复梯田坝堰、改良土壤等,经评议验收可抵顶本户应负担的劳动积累工。
坚持齐工找价制度。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出工多少,认真齐工找价。
合理摊工。河北省政府规定,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用工不少于10—20个,山区还可以多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