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浅草平湖闻鹤鸣——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考察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浅草平湖闻鹤鸣
——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考察记
本报记者 蒋建科
在我的印象中,自然保护区都是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名山大川。
然而,当我们来到吉林省通榆县境内的向海自然保护区时,看见的是另外一番景象:芦苇丛、湖泊、草原相互交错,悄悄地铺向四周,忽然又被微微隆起的带状风积沙丘割得支离破碎,形成了一个个小盆地。沙丘上,生长着低矮而郁郁苍苍的天然次生黄榆林;湖泊中,蒲草丛生,芦花摇曳……
向海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部东侧、松辽平原的西部边缘,始建于1981年,总面积10万多公顷。这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为主,辅之保护沙丘蒙古黄榆天然次生林景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们进入长龙核心保护区,车还没停稳,4只受惊的丹顶鹤急忙展翅飞走,大家惊喜不已,迅速架起高倍望远镜追踪观察,清楚地看见它们从容地落在远处的芦苇丛中。慢慢移动镜头,又看到2000米开外另一只丹顶鹤,头部的红顶在阳光照耀下分外鲜艳。它时而昂头四处寻望,时而埋头觅食,不慌不忙,迈着极潇洒的步伐无忧无虑地走着。丹顶鹤的寿命长达50—60年,因此,人们称它为仙鹤,象征着吉祥长寿。作为一种“文化鸟”,吉林省政府于1984年将丹顶鹤定为省鸟。
每只雌鹤一般产2枚卵,每枚有3—4个鸡蛋那么大,由雌雄亲鸟轮流坐巢孵化。先破壳的幼仔,一般都要设法将未出壳的置于死地。最后,两只亲鸟带着获胜的“独子”去大自然中适应生活。这也许是丹顶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最佳选择。
丹顶鹤不堪忍受北国寒冬的折磨,每年10月初到11月霜降前一天,便开始集群,打算暂时离开这片故土,南迁到长江流域去越冬,翌年3月再迁回来繁衍栖息。保护区副主任余国海告诉我们:经过这几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丹顶鹤的迁徙并不像其它鸟类那样直飞,而是先就地盘旋飞升到5000米左右的高空,再借助气流滑翔,等降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上盘旋,如此往复。
3天的考察活动中,我们累计观察到20多只丹顶鹤,以及成百上千的灰鹤、白鹤、白鹳、白枕鹤、蓑羽鹤、大鸨、天鹅等10多种保护鸟类。余国海告诉我们说,世界上仅有15种鹤类,中国有9种,向海就占6种。据观察,向海每年至少有20多对丹顶鹤安家落户。
国家非常重视向海保护区的建设,共计划投资160万元。围绕保护鹤鹳类的科研工作也开始起步,几年来,共发表《向海鸟类新名录》等10多篇论文。这里已引起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关注,先后有几批美国、西德、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家来考察、交流。经过保护区工作人员艰苦、细致的努力,区内群众增强了保护鸟类的意识,使这里的自然景观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护。经常来此进行考察的省生物所工程师童俊昌欣然赋诗,描述向海的生态环境:
人言南湖美,难比向海水;丹鹤舞蓝天,赤鸭嬉青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