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政治工作者的楷模——悼念谭政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政治工作者的楷模
——悼念谭政同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我们总政治部的老主任、敬爱的谭政同志,久卧病榻,终于不治,和我们永别了。总政的同志,以及曾经在总政工作过的同志,对于我党我军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深为悲痛与怀念。
谭政同志是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参与创建我军政治工作,参加过著名的古田会议。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10月,由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调任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1956年12月任主任。1960年,谭政同志遭到林彪的迫害,始而被降为副主任,继而被调离军队。1980年平反后,他因在“文革”中受尽折磨而疾病缠身,不久便丧失了继续工作的能力。如今在总政工作的同志,虽然与他接触不多,但是,谭政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我军政治工作所做的卓越贡献,为总政治部建设所建立的业绩,一直为大家所崇敬。今天,我们对谭政同志最好的悼念,应当是学习他那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坚持真理、刚正不阿;认真负责,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努力把总政机关和全军的政治工作做好。
1927年谭政同志参加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同志到达井冈山。他在红四军前委任秘书时,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从那时起,他就学习了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注意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此后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这一优良作风。在战争年代,他经常带工作组深入部队,深入前线,进行调查研究,写过许多关于我军政治工作的总结性文章。1954年他调来总政时,我军正由长期的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由单一兵种逐步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谭政同志为了使我军政治工作适应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需要,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了保证义务兵役制、军衔制等四项制度顺利实施,谭政同志派出工作组到部队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实行“四项制度”在部队中会产生什么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他针对部队情况,亲自编写实行“四项制度”的宣传提纲,布置各部队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四项制度”实行后,他继续派干部下部队调查研究,发现在实行新制度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发生了忽视官兵一致、忽视民主、忽视思想工作等问题。1956年9月,谭政同志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建军新阶段中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发言,针对当时部队的情况,阐述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加强我军政治工作的问题。他论述了人的因素和技术因素的辩证关系,指出了现代战争中技术条件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技术是由人掌握的,任何新的技术只有同人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巩固内部团结,发扬民主传统,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保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1956年,全军掀起了军事训练热潮。为了把政治工作渗透到军事训练中去,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谭政同志要求总政工作人员首先自己参加军训,摸爬滚打,直接感受,变为内行。他曾亲自深入东南沿海部队,在训练场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他指导下,总政机关同志写了《关于在军事训练中执行群众路线的初步总结》,论述了在训练中实行群众路线,可以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取得成绩大、创造多、难点较易克服、教学方法能得到改进等好处。1956年11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谭政同志宣读了这一总结,得到彭德怀同志的赞扬。经彭总建议,这一总结在《八一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并印成小册子下发部队,对推动军事训练和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谭政同志学习了这篇讲话后,立即带干部到福建沿海部队进行考察,发现有一些形成敌我矛盾性质的事故,往往是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化而成。4月间,他写成了《关于当前部队官兵矛盾和军民矛盾的考察报告》,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精神,结合部队实际情况,提出了正确处理官兵关系的十二项措施和处理军民关系的八条办法,受到中央、军委和部队的好评。
谭政同志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于上级的指示,他不照抄照搬,不赶风头,而是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贯彻的措施。1958年,他到福建沿海视察国防工事施工情况时,发现部队受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片面追求掘进速度,工程质量不好,伤亡事故增多。针对这一情况,他授意解放军报撰写《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实事求是》等文章,要求部队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高指标。虽然这件事后来成为他“反对大跃进”的罪名之一,但是,这一正确的思想,对于保证国防工程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
1961年,谭政同志遭受林彪打击,被降为副主任分管后勤政治工作后,仍然任劳任怨,到军医大学、兵工厂、招待所和一些后勤连队调查研究。他还到江西九江一家兵工厂蹲点,与干部、工人交谈,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向中央写了专题报告。谭政同志无论何时何地都注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谭政同志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不盲从,不苟同,一贯坚持原则,坚持真理。1959年庐山会议和其后的军委扩大会议,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黄克诚等同志之后,谭政同志不随波逐流。1960年1月,军委在广州召开高干会议,谭政同志在发言时着重汇报部队文化教育的情况和经验,没有违心地去批彭黄的所谓“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他这种态度遭到林彪的忌恨。这时,林彪已将毛泽东同志给抗大的题词:“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改了几个字,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捏在一起,名之曰“三八作风”。谭政同志对提倡这三句话、八个字是拥护的,但对林彪这样概括不很赞同。他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叫“三个作风”是不是合适。这件事又惹怒了林彪。
在关于干部理论教育和部队文化教育两个问题上,谭政同志与林彪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为了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谭政同志要求干部认真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规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干部,要系统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共党史等课程。他作过许多关于加强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并曾亲自组织编写了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但是,林彪却指责完整、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是“一种糊涂观念”,把学习毛主席著作与学习马列主义割裂开来,在学习方法上提倡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
谭政同志高瞻远瞩,要求在全军普及文化教育。他强调,实现部队现代化,首先要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1959年,他主持制定了关于在干部中普及中、高等教育的指示,规定在10年内使全军干部按本人业务需要,通过在职和离职学习,将文化水平提高到高中以上,一部分达到大专水平。这一规划下达后,全军迅速掀起了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热潮,这是1952年文化大进军的继续和发展。实践证明,制定和贯彻这一规划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措施,如果坚持下去,我军干部的素质将大为提高。可是,这次文化教育仅搞了1年多,林彪就大吹冷风,说什么干部的文化能算算四则题和写写信就够用了,指责文化教育占用时间过多,批评总政提出普及中等、高等教育,是把政治工作方向搞偏了,致使10年规划夭折。
谭政同志对于林彪大搞反彭黄、反右倾,提倡个人崇拜,片面强调学毛著“走捷径”等是有保留、有抵制的。而林彪则把谭政看成是他在军内推行那一套“左”的货色,企图篡党篡军的障碍,指责谭政同志同彭德怀、黄克诚的所谓错误路线“和平共处”,在政治工作方向上发生“严重偏差”。后来谭政同志又被诬陷为“反毛泽东思想”,“抵制新军委和林彪”,在总政结成“反党宗派集团”等等。1961年1月,谭政同志被撤销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和总政治部主任职务,改任总政副主任。1965年又被调离军队,到地方工作。“文化大革命”中,谭政同志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长期关押,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但在逆境中,他仍然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了坚决斗争。他的铮铮铁骨,深为同志们钦佩和崇敬。
谭政同志是一位具有共产主义优良品德的共产党人。他的政治责任心很强,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他起草、修改文件,总是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不仅注意思想性、政策性等大问题,而且连不妥当的字句,甚至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听取汇报时,他手脑并用,经常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容含含糊糊。他不但善于使用干部,而且非常注意培养教育干部。谭政同志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模范。他在总政工作10年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政治机关建设上,他着重抓思想和业务建设,在物质生活方面十分注意勤俭节约,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的爱戴和尊敬。
谭政同志功勋卓著,德高望重。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加强政治机关的思想组织和业务建设,使军队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胜利完成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任务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