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瑞典积极的劳工市场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3
第7版(国际)
专栏:

瑞典积极的劳工市场政策
本报记者 顾耀铭
在西方国家中,瑞典的就业问题大概是解决得最好的。社民党一九八二年重新上台后,失业率连年下降,从一九八三年的百分之二点九下降到一九八七年的百分之一点九。目前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仅为百分之一点六,大大低于欧洲共同体百分之十点二的平均失业率。
瑞典政府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它不是采用消极的支付失业补贴的做法,而是积极地创造就业机会,对失业者进行职业培训,让市场力量在劳务市场上发挥作用,促使工人从衰败产业流向兴旺产业。
早在三十五年前,瑞典“经济模式”的奠基人、工会经济学家约斯塔·雷恩和鲁道夫·梅德纳就指出,要做到充分就业,仅仅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行。因为利用这些手段把社会需求刺激到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水平时,必然会引起高通货膨胀率。他们主张,在对社会总需求进行宏观控制的同时,通过职业培训和对工作流动的资助等手段减少失业人数。
在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早期,瑞典许多重要的传统工业(如钢铁、造船和森林工业)受到严重削弱,失去不少市场。为了避免过快的工业结构调整引起失业率上升,政府曾对这些工业给予大量补贴,结果,政府开支扩大,政财赤字大幅度上升。
社民党再次执政后,帕尔梅政府一方面避免走用高失业率来对付通货膨胀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拒绝用扩大政府开支来保护就业,因为这样做将会出现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它主张走“第三条道路”,使失业率与通膨率都受到抑制。其特点是加强计划调节和国家干预,保护和推动私人企业发展,通过控制和调整投资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它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主要作法是:
(一)通过“投资储备”鼓励私人企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政府规定企业可将税前利润的百分之四十存入银行,建立投资基金,享受免税。但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无息帐户。企业使用这笔基金投资时要向政府提出申请。政府可以要求企业在指定的时间、地区和行业投资,增加就业。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政策的好处是,在衰退时期可刺激投资,在繁荣时期又可抑制投资。它可以改变周期中投资的时间分配,但不影响投资的效率,有助于企业和政府在决定投资方面相协调。
(二)政府拨出大量资金用于培训失业和转业的工人。全国目前有五十三个大型培训中心和一百一十三个培训点,全部受国家资助。一九八七年政府用于培训的开支高达一百多亿克朗。培训期间国家给予生活补贴。据统计,一九八七年共有八点五万人接受了培训。培训课程大部分同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有关。每年占全国劳动力约百分之二的人接受培训后转入生产率较高的产业。这样既降低了失业率,又促进了经济发展。此外,政府还使用公共基金为失业者提供大量救济性工作岗位。
(三)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网。瑞典政府在全国各地共建立了二百七十五个职业介绍所,每个介绍所把所在地区的空缺工作岗位和求业者的情况输入电脑,以供随时查询、联系。
瑞典的失业救济比较优厚,但是如果失业者毫无理由地拒绝接受工作或不参加培训,就拿不到失业救济。
(四)为地区发展提供补贴。瑞典各地发展不平衡,北部地区失业问题相对严重。政府为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每年提供近十六亿克朗的补贴。
瑞典政府采取上述劳工市场政策,对于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瑞典的失业率很低,但是通货膨胀率却高于它的主要竞争伙伴。看来要达到两个低水平,并非易事。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