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听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3
第8版(副刊)
专栏:燕舞散文征文

听课
郭红佳
造物主给了人们耳朵,让人一生下来就可以听到妈妈的歌声、爸爸的笑声,继而听到风声雨响、鸟啼虫鸣。再长大,就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了。
听课使我们增长知识,长大成人。但十来年的听课生活不免使人厌倦。毕业时,我们快乐地向课堂告别。
失去的显得格外珍贵。许多成年人在纷繁的事务和忙乱的家庭生活中,又留恋起他们的学生生涯。人们大都不满足现有的生活状态,因而感到知识的贫乏。据报载,美国一家继续教育学院优秀生人数从往年的6600人增至17850人!的确,若所有的人都只顾眼前的利益享受,这个社会的繁荣将不会持久。当今,尽管经商的风潮冲击各个角落,知识就是力量这话也决不过时。许多人把再去听课的愿望揣在怀中。这愿望似头不安分的小鹿,时时撞击心扉。
但成年人的这种愿望并非很易实现。单位派你去学习,不但要付出昂贵的学费,还得腾出一双手,就如别人都在加班而要给你放假一样!许多人便自费或半自费进了夜校。
下班后,在自行车的潮水中搏弄一番,到家匆匆填饱肚子,安顿好孩子,扔下碗筷和一盆脏衣服,又匆匆投入夜色。夜校大都设在小学,矮小的课桌使你过长的腿难受得不知往哪儿搁,但终归是坐下了!停电是常有的事。一只蜡烛竖在讲台上,老师的声音飘浮在暗淡的烛光中,显得更加清晰明亮。学生们在暗处静静地听着,一切是那么神圣!
这神圣也有中断的时候。后排突然传来争吵声,执勤人查到一个没有听讲证的人。那人咬定是来找人的,争执不下,眼看要动起手来。有人站起来向没交学费的人走去:“是你来了。什么事?出去讲。”尽管他并不认识那人,却以他的机智为那人解围,使众人的听课得以继续。听课使人更美好!
能在白天听课是更幸运的。不用如此辛劳,也不用担心停电。终于我也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外出进修。同班中有爸爸学生、妈妈学生和快要做爷爷奶奶的学生。天南海北聚一起却无闲聊的工夫。人人都是听课迷,白天听课兴犹未足,争着要老师夜晚加课,直上到夜里十点。但个个乐此不疲,哪里有讲座哪里就有这些老学生的身影,从经济系到哲学系,从艺术系到地理系。大家都不否认这劲头远胜于学生时代。道理很简单:手中有成捆纸钞,可以十元百元地花;袋里仅有几枚硬币,便要一分分算计。
虽说听课很辛苦,炎夏挤进西窗,热烈地将你拥抱,叫你汗如雨注;冬寒猫儿般咬住你的双脚,叫你想跺又不敢跺。可听一节好课犹如夏日的凉风、冬天的太阳,叫你忘却辛苦。
听课是充电、是输血,也是享受。我们坐在课堂全神贯注地聆听,教师的声音在我们眼前绘出一张大图。我们的思维循图进展,有时会暂时抛开这声音独自前行,或许还会突破图框。但面临歧路不知所从时,这声音又飘然而至,给我们选择的参照,叫我们不再犹疑。我们的心底时常会泛出无声的“回声”,通过表情传递给老师,使老师的声音产生一种新的能量。只有教师与学生紧密配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听境”。
在这种“听境”中,我们还能听见声音中孕含的情感:忧虑或同情、鄙视或憎恨。我们随着这声音笑,随着它忧郁或快乐。这声音为我们在科学天地和艺术海洋中导游。或许十年、二十年过去,在生活的某一关头,我们会突然回想起这些声音,于是我们改变了草率的决定。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大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