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国际旅游电影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3
第8版(副刊)
专栏:

国际旅游电影随想
姚荣铨
“88中国无锡国际旅游电影节”11月初揭幕,笔者在闭幕前夕才赶到太湖之滨的水秀园,仍受益非浅。
过去我国旅游宣传仅靠印制“导游图”等老三件向海外,效果欠佳。国外常常是拍旅游电影来扩大宣传的,因为这种样式具有三个最: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感染力。旅游片与风光片是不同的,风光片是给人“神游”或叫做“卧游”的,就是说你不必辛辛苦苦出远门也能津津有味地欣赏到名胜风光。可是,旅游片目的在于“招徕旅游者”,它不是让你“饱餐”,而是使你“开胃”,如说书先生说到精采地方落回,卖足关子来引诱你非来不可。所以此次电影节评委打分,首先看影片“招徕性”如何。其次是看“信息量”,这就是指五项内容:食、宿、行、买、游是否能兼顾统“拍”进去,因为旅游者对这些无不关注。其它方面,主要考虑片子能否让人理解,还有艺术和技术的水平怎样。
中国从没有专门拍旅游电影的行家,所以这次电影节只好广播种子,让全国各电影厂、各片种的导演都有机会来试一试,这便引进了竞争机制,使中国旅游电影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发展。自1982年开始到今天,曾有21部片子送到国外参加国际电影节,有19部片子得奖,其中金奖4部、银奖2部、公众奖3部,最近拍成的《唯中国独有》在法国得银奖,在捷克斯洛伐克得大奖。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除新建的海南省外,29个省市都拍好了本省市的旅游片,还有华东、西北、东北等大区也拍了。旅游专线诸如长江、长城、古运河、丝绸之路等均已拍成。还向世界各地提供50多部中国旅游片、3000部电影拷贝和5000部电视录像。
参加这次国际旅游电影节的有24个国家和地区,共34部片子(电影22部、录像12部)。如此规模,从亚洲来说算迄今最大的。评出的三个大奖片:《丹麦交响曲》、《众人向往之地》、《迷人的摩纳哥》,都是杰出的作品。然而像《维也纳风情》在别的国际电影节上声誉甚隆,此次却只获编导单项奖,就有些遗憾了。中国作为东道主没有让最高水平的作品参赛,这不是一种“礼让”,而是为了让国际评委这些影坛权威来帮助我们找出片子中的短处、弱点,从而找到自己向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中国得到公众奖的《中国黄山》和摄影奖的《丝路情》,都暴露了剪接方面的不足,即在“蒙太奇”上面欠功力。另外在音乐、音响、编导方面也不如人意。
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拍十部旅游片,日本每年只拍一部,我们今后是不是也应该“数量降下来,质量升上去”呢?另外,目前国际旅游市场出现散客增多、旅游者由“参观”转化为“参与”,我国旅游电影是否也要适应这种变化,就是说旅游电影结构要更加市场化,拿一盒录像一放,就一目了然地知道花多少钱能旅点啥?游点啥?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