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我何尝没有表现自我!”——访画家何孔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3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何尝没有表现自我!”
——访画家何孔德
麦辛 陈大鹏
在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抗日战争纪念馆里,参观了我国刚竣工的第一幅半景画《七·七事变》之后,我们便前往军事博物馆,找到了主持创作这幅巨画的画家何孔德。
何孔德以浓重的四川乡音给我们摆开了龙门阵。他从法国拿破仑手下的画家画的拿破仑指挥的主要战役,谈到英国画家使女王看得像晕了船似的《无敌号战舰》,还讲起了俄国最早的全景画《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和《波诺金诺战役》的作者。他说:“现代史上有诸多重大的战役,只有半景画、全景画这种宏大的规模才能表现这种宏大的场景。”他和毛文彪、杨克山、崔开西、高泉、尚丁、孙向阳等人,齐心协力,让《七·七事变》这幅画面高17米、宽50米、呈180度弧形的巨型油画,成了去年落成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精华部分。坐在参观席上的人,一眼就能看到从1937年7月7日深夜到次日清晨之间,我抗日官兵英勇抗击侵华日军的壮烈场面。画家罗工柳称赞这幅画:“它可以把观众带到现场,使观众亲临其境,以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魅力去感动观众。”何孔德对我们讲:“如果经常见到的单幅油画是珍珠的话,那么半景画和全景画便是用珍珠做成的皇冠。但是艺术品规模的大小并不说明其艺术价值的高低。这幅《七·七事变》还能成功,首先是因为忠实于历史真实。我们根据历史记载、双方参战人员的回忆录、当地老人的见闻,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兵员、规模、地区、过程,都从翔实的资料中筛选出符合同一时间、同一些人在同一矛盾中的状态,做合情合理的组合。虽然篇幅大,视野广,中心焦点不断变化,但由于视平线不变,所以始终遵守焦点和透视的规律,构图时还考虑到观众视觉转移的路线,使观众有置身画中之感。”
看着何孔德有棱有角的脸庞,我们觉得那仿佛是用斧子在岩石上砍出来的雕塑,却没想到他心中竟然蕴藏着岩浆般炽热的激情。他早年在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过,解放后近四十载一直从事油画创作。他曾经参加抗美援朝,有过战争的体验。更可贵的是他的创作有着丰富而浓郁的情感。说到这一点,何孔德说:“我一直都离不开生活的形象,但又何尝没有表现自我!我的战争观,我的价值观,我的爱憎,……都是很清楚,也是很强烈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