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一次预示苏联外交动向的访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4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次预示苏联外交动向的访问
塞北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印度的访问,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认为它预示着苏联外交政策的某种新动向。
印度是戈尔巴乔夫就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以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这次访问,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亚洲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在苏联外交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新德里讲话中,中苏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他对中苏关系的改善表示满意,强调苏印关系决不会因中苏关系的改善而冷淡,并认为苏、中、印三国之间保持良好关系极为重要。国际舆论认为,戈尔巴乔夫的访问和他的讲话,预示着在美苏关系趋于缓和的形势下,苏联将加强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活动,着手改善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形象,发展同亚太国家的关系。
这种看法并非毫无根据。在苏联国内关于外交“新思维”的讨论中,已经有人指出苏联过去只重视苏美关系和它们之间的军备竞赛,忽视了亚太地区和同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在苏联的经济改革中,开发西伯利亚将是一个重大课题,而这需要开放苏联的远东地区,以谋求亚太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合作。亚太地区又是被普遍认为可能是下个世纪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苏联亟需改善同这个地区国家的关系。因此,苏联在美苏关系、苏欧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以后,以中苏关系改善为契机,在今后一个时期中把外交重点之一放在改善同亚洲国家的关系上,看来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中苏关系的改善无疑会在国际政治中产生各种影响。12月份中苏两国外长将举行多年来的首次正式会晤,如果取得较好进展,明年某个时候可能举行中苏最高级会晤。这个日程使某些人感到不安。有的担心苏联将不再支持其对华政策,有的担心自己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将会削弱。戈尔巴乔夫在新德里谈到中苏关系时自有一番说法。就中国而言,无论今天还是明天都是一个不同任何国家结盟的独立自主国家,不会把自己变成别人天平上的一个砝码。它将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一切国家相处。因此担心中国因中苏关系改善而疏远某个国家,显然是多余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