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江南人和江北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4
第8版(副刊)
专栏:燕舞散文征文

江南人和江北人
田建辉
在秦岭南麓和大巴山北部衔接地带,有一片广阔的谷地,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从谷地中间缓缓流过。我的家乡小县城就像一枚精美的贝壳,镶嵌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县城很小,居民五六万,历史却很悠久。这里素有“秦头楚尾”之称,朝朝代代都在这里设郡置县。我的家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田间坡坎多蚕桑,所以缫丝业是这里的最大产业。先前这里只通水路,上抵汉中,下通汉口,小城的人们与外界接触甚少,乐于过一种宁静的小日子,直至七十年代后期修建西万公路、襄渝、扬安铁路前,这里仍是一块世外桃源。
那年春天,水电部一个大型工程局如天兵天将突降小城,并很快在江北岸安营扎寨,他们要在离县城十里地的汉江上修一座全省最大的水电站。从那个早晨开始,江北岸的外地人在小城人怪异目光的注视下,大摇大摆地从大桥北端走过来,走进百货店,走进菜市场,走进饮食店。可怜小小的县城如涨了潮,顿时显得拥挤喧嚣了。
外地人很有钱,过了江到小城买东西从不讨价还价,这样骤然抬高了市场价格,先前市民们每日都可享用的大肉鲜蔬、鸡鸭瓜果慢慢在八仙饭桌上紧俏起来,甚至消失,这一下引起了小城市民们的极大恐慌。于是便有德高望重的老者大清早站在江边大堤上,对着江北岸人骂娘。
小城不仅出好丝,更出美女,美女们多在小城仅有的两家缫丝厂做工。小城的美女从不嫁外地人,这是由来已久的古训。可自外地人涌进小城后,小城的上空似乎酝酿着不祥的云气。那些衣冠楚楚、操着普通话的江北岸小伙子像幽灵似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游荡。
终于有一天,一桩爆炸性新闻传遍小城:第一个小城女要嫁给江北岸的外地人了!娶亲那天,那外地人派了十几辆轿车、面包车、大卡车浩浩荡荡开进小城,锣鼓鞭炮震天动地,喜糖喜果漫天抛撒,轰轰烈烈地娶走了小城女。那一天市民们倾城出动,眼睁睁地望着车队从门前缓缓辗过,那眼神有惊讶有羡慕,有妒嫉,有愤恨,也有悄然叹息。不出一年,小城的许多美女让江北岸外地人娶走了。
江南人恨死了江北人。于是,常常有外地青年和本地青年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那外地青年不知深浅,便只有吃亏。派出所的警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小城陡然兴起了长途贩运业,大量的鸡、鸭、鱼、蛋、果、蔬被小城人倒腾到邻近的车城十堰、山城重庆、省城西安。长途贩运使不少小城人发了大财。
一晃几年过去了,水电站修起了。由于电力充足,电价低廉,很快吸引了一批厂家到小城来建厂,全省最大的铝厂、炼铁厂、印染厂先后兴建,小城里的大批青壮年被招进新型工厂,成了工人、技术员、工程师,姑娘们也开始挑选职业。那外地人毕竟心胸宽广,他们把水电站交给了地方,成为一大笔永远享用不完的财富。
小城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连新版的中国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也把小城标为新兴工业城市。然而,江北的外地人却一拨儿一拨儿地开拔走了,他们要到云南去修新电站了。
江南人不再恨江北人了,而是怀念江北人,永远地怀念……
(作者单位: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