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武昌和武昌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4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史小品

武昌和武昌鱼
朱靖宇
苏东坡泛舟夜游黄州赤壁,借游伴之口,赋赞周围自然景色:“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曾经有友人质疑说:“夏口是汉口,西望无疑。武昌就在汉口的长江对岸,何以要从黄州东望?是不是东坡的笔误?”
今古地理沿革变迁,东坡所写,确是当时实况。诚然,武昌曾是湖北省会,但那是府名。以府名移易江夏县,却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东坡其时东望的乃是黄州东南江对岸的武昌县,辛亥革命后这县名给了江夏县,它也随之改为寿昌县和后来的鄂城县。
由武昌旧称联想到美食家们所艳称的武昌鱼。此鱼属鲂类。鲂鱼鳞细体薄,滋味鲜美,见咏于《衡门》诗,著赞于北魏民谣。团头鲂,是鲂类中味道尤其鲜美者。它的产地,正是在鄂城西山一带樊湘和长江的汇流之处。武昌鱼因产地得名。地名改了,鱼名沿袭了下来。它其实和武汉三镇中的武昌无关。
现称鄂州市的武昌,颇为驰名。它的农产、矿藏都很富饶,三国时还曾两次作为吴国的帝都。末代皇帝孙皓是个暴君,不顾民情物议,强制都城居民从建业(今南京)迁徙到武昌,群情怨愤,用歌谣表达不满和反抗,有两句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1956年,毛泽东同志横渡长江,写了首《水调歌头》词,开头两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即是从上引两句民谣点化而成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