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记眉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5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记眉初
路比
聂眉初与世长辞了。
噩耗传来,像晴天霹雳,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禁不住老泪纵横……
我和眉初相识已是整整半个世纪了。那是1938年的冬天,我们同在延安抗大学习。那时,我们彼此都很年轻,豆蔻年华仅有十六七岁。我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
眉初曾娓娓动听地向我叙说她是怎样来延安的。当她从天津的家出走前,曾被家人看守在家里。那天晚上趁她父亲不在,她向她家的厨师——于良玉请求:要他在明晨五点钟,开开厨房后门,让她出走……这壮举惊动了纯朴的于良玉。他问:为什么?他想把事情弄清楚,才能开门放她走,因为在那严峻的日子里,老爷子有过关照,不许大小姐出远门……
于是眉初坦诚地向他倾诉:她要到延安去学习。那是青年人向往的好地方——那地方是共产党抗日的指挥部,那里有八路军的总司令和其他中央的领导人,她要到那里去学习抗日的本领,学好后好上前线,为国效劳。
这番话打动了善良的于良玉,他说,那么他也要去,而且非去不可。于是这位官僚资本家的小姐,就这样带着她家的厨师于良玉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家人发觉她已逃跑,母亲向父亲告急。她的严父曾下令天津的轮船公司的船只,要千方百计阻挠小姐逃跑……眉初情急智生,把出走前从家中拿的两只金戒指塞给了船长。于是船长把她锁在船长室,免除了一切搜查。结果脱险,平安到达延安……
之后,眉初和我都是延安鲁艺文学系的学生。她曾多次告诉我,要我写写于良玉。因为他本是一个文盲,来延安后努力学习文化,变成了抗大的学生,如今学习成绩优良,还入了党。
是的,多少年来我都曾为这个故事感动不已……但是我只见到过于良玉一次,我迟迟未动笔,解放后于良玉是大连造船厂的党委书记了。好一个只字不识的于良玉,因为与眉初来到革命的熔炉延安,他的生命便壮丽起来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故事呵!
解放前,眉初曾因儿女多妨碍工作。她决心不准备再生孩子了,她曾在一个古庙里与医生合作,做了子宫结扎的手术。那时医药困难没有麻药,她却不动声色,咬牙做了这项手术。当我得知这情况时,真是令我肃然起敬……
十年浩劫,眉初受尽折磨,我曾拖着病体来到她被贬的住地:北京铁匠胡同三号去看望她。那时她皱着眉头撵我出门,她怕她的“黑帮”之家连累了我,而我坚持呆在她的破小屋里。那情景依依难舍,至今仍历历在眼前……
三中全会后,她的全家都解放了,我们又相聚在一起,我们更是亲热无间,激动地谈论着今后该做的事,我们庆幸大难不死,应将余年献给革命……
我又怎能相信,在她离休后的晚年,当她患病语言不清、行动不便之际,就突然去世?我常常想她是我们的女中强者,在报社工作的日日夜夜,她一直是值夜班的女将……
像这样坚强、热爱事业的人,我怎能相信她会突然死去?眉初呵,我只有哭不完的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