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童侣自远方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27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燕舞散文征文

童侣自远方来
贾宝泉
记得那是一个星月流辉的春夜,他来到我的家中。他说他是进城看病来的。
他身上的衣服还有些破旧。北国的寒春,地上还积着厚厚的雪,人踩上去便
“咯吱”、“咯吱”地响,唱着单调而冷寂的歌,他却穿着一双单布鞋,问他可冷,他解释说穿单布鞋走路轻快。他本人也如初春的岸柳,新绿是开始萌生了,而皴裂的枯皮还清晰地记得那多雪的冬天。
“新房造好了么?”我问。去年岁尾,我回到千里之外的冀南故乡省视多病的双亲,他来看我,谈到居家过日子的难处:他有两个男孩子,该给他们造屋了。我说,你的大孩子不过十岁,小的也才三岁,离他们“另起炉灶”还早,不用着急。他却沉稳持重地纠正我说,做父母的哪能这么想!为子女筹划是长辈的责任,这一带人家都这样……
“还没有。”他忧心忡忡,迟疑了一会儿,答上我的话。
“没有建成更好。”正在揉面的妻子走过来,用围裙擦擦手,插话说:“孩子年纪小,盖起来也没用。你先用盖房的钱做生意,赚了钱再盖,不比盖好房子闲着强?”妻对他的谋划不以为然。
“做生意那么容易?要是被人诓了,还不如把钱变成房子存着放心哩!”他有些激动,对妻的进言也不以为然。“怕叫人诓了,就把钱存到银行里。过十年、十几年,利息就赶上本钱啦!”妻又“攻”他一句。
“要等十年、十几年?要是我们有个三长两短,对不住下辈人哩!”他苦笑着说。我说,做大生意,咱们都不行。过去穷怕了,怕上当,也对。那就做点小本生意,比如生豆芽,一斤豆子能生七八斤,卖了对家里也是补贴。他说,那不成了商人啦?是商多奸,哪有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干这行当的?
话不投机,大家都不再说话,接着就是沉默,就是洗脸吃饭,就是睡觉。
他很快就睡熟了。因为他是按照农民一种积久的老观念说与做,心里坦然,平稳,日子苦与不苦,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曾愧对谁,也不怕有谁愧对他。我打量着他这个刚过“而立”之年,背部就开始佝偻的汉子,看着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我自己反倒忐忑不安起来了。我是在教人背弃一种“正宗”的传统么?我在他的心目中是个正经人么?如果他回到故乡说出去,父老们会认为我是不肖子孙么?其实,他的话并非全没道理;我自己阅人处事又何尝不是有许多
“禁忌”,并且,我甚至不曾想过要排解这些“禁忌”。
他在我这里住了三天,临走时,口里还在反复叨念盖房的木料如何难弄……
后来听说,他的新屋终于造起来了,只是屋门和窗户还没有安上。那房子立在村头上,像一个掉了门牙又视物不清的老人,又悄悄地说开了那一代代人都听说过的故事,说给那些刚刚出生和还没有出生的人们听。我曾经想写信给他,劝他在房子装修好以后先租出去,又怕他说“那不成了开店的啦”?终于没有写。
后来又听说,他的日子过得还算惬意。他常常带着十岁的长子——新屋的主人,在那幢新屋前转悠。冬季,他有时也坐在屋前晒太阳,偶尔也唱几句豫剧:“想当初……”后面的话,就是他自己编的了。
他又在申请下一幢新房的地基了,为了争取快些批下来,还送了礼。他过得充实,满意,我也因为他的满意而满意。就当没有发生在我家的那场争论吧。
(作者单位: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散文》月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