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不须扬鞭自奋蹄——抚顺石油一厂厂长王庆三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02
第2版(经济)
专栏:企业家画廊

不须扬鞭自奋蹄
——抚顺石油一厂厂长王庆三剪影
段心强 屈连城
说起炼油厂,许多厂长都馋得流口水,利润大,产品俏,工资高,福利好,“兵”好带,“官”好当,简直是“福窝”。
可1985年由总工程师改任抚顺石油一厂厂长的王庆三偏偏身在福中不享福。他这样想:“人生一世的‘世’字,是3个‘十’字多一拐,一个人干事业就30多年好时光。自己40多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石油工业不能在我们手里改观,我们既对不起当代,又对不起后代!”
王庆三给石油一厂争来了120万吨催化裂化工程,保证两年半时间建成。这个工程能搞石油深加工,吃“草”挤出“奶”,增加优质产品,一年增加利润1.3亿元,是棵“摇钱树”。但是,能不能两年半建成,实话说,谁心里也没数。这也难怪,过去他们搞过“铂重整”工程,还没这么大,一干好几年,号称“八年抗战”。如今这么大工程,提出两年半干完,能不捏一把汗?王庆三和党委书记时崇光一合计,搬到现场办公,一级级搞承包。从此,职工身上好像安装上特制的“动力机”,干起来满是劲。安装队、维修队和生活服务公司的“杂牌军”,一上就是3000多人。王庆三科学运筹,分层次作业,打“立体战”。鼓风机声、焊枪声、金属撞击声和呼喊声混成一片,汇成雄壮协调的“交响乐”。齐心协力出奇迹。只两年,大功告成,一次试车投产成功。
王庆三挑重担不怕有风险。沈阳油田开采后,因为油凝固点高,46℃就开始变成固体,储、运、炼都麻烦,谁都不大愿意炼。
“我们炼!”王庆三接下了这块“硬骨头”。他组织技术人员到油田取样、化验、分析、论证,有风的使风,有雨的使雨,改造设备,改进工艺,各显神通,工厂很快适应了炼沈阳油。
在其位谋其政。王庆三当了家,就琢磨工厂的结构合理不合理。他发现全厂35个车间,辅助车间就占22个。这些车间搞维修,搞加工等零杂活,一年忙不几天。如大修一年一个月,维修队忙过去便没活干;机加工车间有个统计,满打满算,一年只有1/4的时间干活。王厂长给防腐车间算了一笔帐,一年中这个车间创造50多万元,开支却要150万元。他意识到这是搞“小而全”的一大弊端,于是下决心动“手术”。
厂里很快对各个辅助车间实行“大包干”,一年干多少活,给多少钱,鼓励他们利用富余时间、人力到社会上去挣钱。这一招真灵,各个辅助车间纷纷外出揽活干,不仅自己增收,也为厂里增利,光1987年就为厂里增加收入1200万元。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