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答案——访日本物价专家胜村坦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02
第7版(国际)
专栏:

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答案
——访日本物价专家胜村坦郎
本报记者 孙毅
欧美人常说,日本经济最使人叹服的是战后出现的两个“奇迹”,一是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比西方其它国家更顺利地渡过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人自己则说,所以会发生这两个“奇迹”,是因为日本汲取了战后初期和第一次“石油危机”两次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秩序混乱的教训,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从而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不言而喻,日本人自己的分析是较符合实际的,它对其它国家也有可供借鉴的作用。不过,其中的道理颇令人费解: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对世界市场依赖特别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在战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物价的稳定?前不久,记者有机会访问日本,走访了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企划厅的专家,就这个问题向他们探讨个中奥秘。
在东京日本经济企划厅办公大楼一间明亮的会议室里,我们有幸会见了物价局长胜村坦郎先生。对此问题,胜村先生谈话有点出人意料。他并没有借题发挥,大谈近年来日本物价管理所取得的成就,而着意向记者介绍了日本治理战后两次通货膨胀的经验。他坦然地说:“尽管近些年来日本的物价基本上比较稳定,但是不能忘记在日本历史上也曾遭受过恶性通货膨胀的困扰”,例如在战后,日本就曾经历过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胜村局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尽管已成历史,但仍不乏现实意义。日本的第一次严重通货膨胀发生在战后初期,受战争的影响,当时日本的物资严重匮乏,加上基础产业的生产力受到破坏,供给量受到限制,导致黑市盛行、物价飞涨。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要复兴日本经济,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中心的课题。为稳定物价,政府曾公布过3个物价制度改革方案,尽管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重点是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统制。执行的结果,虽然使公定价格同黑市价格之间的距离缩小,但是通货膨胀并没有消除。直到1949年初,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坚持推行“超平衡预算”,停止复兴金融金库的放款,压缩价格补贴、减少财政资金的供给,才最后制止了这次通货膨胀。
第二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在70年代初。直接的诱因是世界市场上发生的石油危机。但是分析表明,在此之前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就已达到20%,这显然同1971—1972年金融机构信用膨胀、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货币发行量剧增有关。因此,在消除此次通货膨胀过程中,尽管政府也采取过如组织监视物价水平等措施,但最主要的还是后来实施的紧缩银根政策、调整工资增长水平,才最后使物价稳定下来。
胜村局长认为,“当一国经济处于关键的变革时期,发生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要抑制通货膨胀,从日本的经验教训来看,仅仅依靠对物价的管制是不行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控制货币发行量的增长速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单纯地控制货币发行量,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既要保持物价的稳定,又要有利于经济增长,还需要有其它一些对策。而加强市场管理、实施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鼓励居民储蓄等措施,就是一些较好的对策。
记者从胜村局长的这番话中悟出了一点道理。从日本过去的经济来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日本政府一方面采取提高利率、紧缩银根的措施,减少通货发行过大对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严格控制消费基金的膨胀,严格控制工资的增长速度,把收入分配的比例确立在劳资双方都可接受的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减轻成本推进的压力。比如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日本政府就及时地采取了紧缩银根的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使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确立一种平衡关系。从而避免了由于石油涨价而引起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恶化。结果,石油价格尽管上涨了3倍,但消费者价格只上升了7%。
记者在日本市场上看到产品琳琅满目,各种货物应有尽有,但一般价格都比较高。可是你向人们一打听,今年的物价与去年的物价相差并不太大,通货膨胀率不算高。这可能也归功于上两次治理通货膨胀之功。因此也常常可以看出,在以后的历届日本政府制定稳定物价对策时,过去一些稳定物价对策的经验常被采用。也可以说,正是由于日本经历了过去出现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吃一堑长一智才使日本政府可以较好地解决各种突发性因素引起的市场问题,保持物价的长期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