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用素质教育替代升学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0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进小学,升初中,上高中,考大学,天津大邱庄曾按这个传统模式办学,钱没少花,收效甚微。如今,该村决定学生不再参加社会的统一考试,而按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目标实行十一年制的教育。他们称这是——
用素质教育替代升学教育
本报记者 蒋涵箴
11月中旬,记者随同北京市教育局的同志参观了天津静海县大邱庄学校。由于能源紧张,那天晚上停电。全村一片漆黑,水停了,暖气凉了,电视机不亮了,机器声消失了,生活节奏紧张的大邱庄顿时显得一片寂静。
此时,只有大邱庄学校仍是一切照常,师生们在摇晃的蜡烛光下备课、做作业。“大邱庄的学校停电也不让学生歇着,莫不在和别的地方攀比升学率?”我向大邱庄的带头人、乡镇企业家禹作敏提出这一问题。
禹:我们这儿的学生连统考都不参加了,还求嘛升学率?
记者:不求升学率总求个别的什么。
禹:说来话长。80年代初期,大邱庄刚刚走上富裕道路,手里有了几个钱,首先想到的是办教育,那才慷慨呢。一共才3000多口人的大邱庄,这几年陆续为教育投资了400多万元。办学条件改善了,教师生活提高了,农民们对子女上学的要求也高了,都盼望进个什么重点学校。大家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挤在那座升学的独木桥上。
记者:能挤上多少?
禹:咱大邱庄的孩子也够争气的,白天黑夜地读书,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到75%,这在农村算是有水平的。高中毕业后,学生们再拚命挤那更窄的独木桥,结果绝大多数人都从桥上掉了下来,有能耐挤过去的只有极个别。那几个挤过去的飞了,掉下来的回来进乡镇企业干活,可他们什么也不会,一时半天用不上,一切又得从头学起。升学教育,不但没有提高大邱庄劳动者的素质,反而使这批被挤下来的学生带着失败的情绪走向社会。
记者:你们对办学是否泄气了?
禹:别提有多伤心了。钱没有少花,劲没有少使,见效不大,每年还要花高价到外地请专业人才。我们办嘛事都要讲效益,唯独办教育不讲效益。
记者:付出了代价,大概也得到了教训。
禹:是这样。大邱庄有150个乡镇企业,一个工厂哪怕只需要一个厂长、一个会计、一个业务员、一个技术员、一个司机,那就需要多少专业人才啊!我们的学校教育却无视这种迫切需要,而把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作为追求目标,让学生无一例外地加入考大学的竞争行列。教育与经济脱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局面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
记者:如何摆脱升学率的束缚,也是教育界关心的话题。
禹:首先,我们作出决定,大邱庄学校的学生不再参加社会统一考试,提出办学的目标是为大邱庄经济建设培养会致富的人才。大家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说:“不参加统考,人家承认你们的学历吗?”我说:“只要大邱庄承认就行了,我们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才,不能光看学历,还得看实际水平。”其次,是改革学制,实行幼儿园2年、小学5年、初中2年、中专2年,使4岁的孩子经过11年的学习和训练,走出校门后就成为一个中等专业人才。学生的独生子女费和学费都由家长所在企业归口负担。学生到归口单位参加学工劳动和职业训练,毕业后到归口单位就业。这就使子女教育、人才培养成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操心的事。学生毕业时,必须同时得到两张证书,一是学校发的毕业证书,一是实习单位发的实习结业证书。具有两张证书工厂才能正式录用。
记者: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已经从升学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禹:是的,目前正在往这方面过渡。先是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学生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去工厂实习,让他们熟悉工厂,热爱劳动。今年毕业的一批学生,都经过职业培训,分到工厂去,普遍反映比往年的学生要强。大邱庄也有尖子学生,往外考的,这我们也欢迎,为国家输送人才。不求升学率,并没有降低学习积极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两张证书缺一不可。而要同时得到两张证书,对青少年来说也不是容易的。
大邱庄投资办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才走上了教学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用这里乡镇企业家的话来说,“这也是为改革所付出的代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