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王昆仑文集》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06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王昆仑文集》序
邓颖超
王昆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年多了,我早就想写一点纪念文字,由于健康和其他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现在,《王昆仑文集》就要出版了,昆仑的爱女金陵希望我在文集的前面写几句话,无论从公谊还是私交来说,我都很乐意去做。
昆仑是恩来和我的故人。韶光似水,往事如烟,早在70年前,我们还在风华正茂的求学时期,我和恩来在天津,昆仑在北京,虽然彼此并不相识,却都参加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
20年代初,昆仑参加了国民党,恩来和我战斗在共产党的岗位上,但我们之间仍有交往,记得我初次见到昆仑,正是1925年,在中山公园。那时他带着两个妹妹:王素、王枫,还有他的恋人范映霞——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昆仑经历了剧烈的思想斗争,觉悟到依靠国民党来解救中国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毅然决然地在1933年于南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国民党候补中委、立法委员的公开身份,战斗在党的秘密工作战线上,做了许多鲜为人知、有利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工作。当时我和昆仑虽然没有机会见面,但得知此事,心中感到欣慰。
抗日战争爆发后,分隔在苏区和白区的两支革命大军会师了,离别多年的战友见面了。昆仑在武汉与曹孟君同志结为伴侣,用昆仑自己的话来说,他俩从此是“革命战友、生活伴侣”。孟君是1933年入党的地下党员,活跃在妇女运动的前列。我与她长期共事,她也是我的战友。为此,我内心非常高兴,于是我和恩来与昆仑的关系更进一步。
在重庆的7年中,王昆仑同志为抗日统一战线做了许多默默的工作。1945年,他在国民党六全大会上,却情不自禁地公开指责国民党当局的投降活动,引起蒋介石的勃然大怒,险遭迫害。于右任老先生曾有诗云:“十年中委无人问,一骂成名天下知”,成为大后方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
然而就是昆仑这样一个饱经白色恐怖考验、为党的事业奋不顾身的老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受到江青一伙的陷害,被关进监狱,1972年,金陵在给我的信中转述了他的咏志诗:
纵思为党竭忠诚,
考验还须更远程,
革命乐观坚不改,
是非敌我永分明;
幽居不忘工农象,
梦里犹闻领导声,
为反帝修留骨血,
要看石破与天惊。从短短的八句诗中,可以看到昆仑的铮铮铁骨与耿耿忠诚。
1975年3月,国内形势有所好转,在恩来的过问下,王昆仑同志重获自由。限于当时的条件,我只能以“努力加餐,保持晚节”慰勉。《王昆仑文集》中有一首《一九七五年三月三十日接邓颖超同志电话有感》,就是记的这件事。
昆仑一向体弱多病,十年浩劫又受摧残,终于在1975年病情恶化,长期住院治疗。是年6月,我也因病入院,病房与昆仑仅一墙之隔,我出院前为他写了“多年战友,数日芳邻”8个字相勉。不料昆仑竟未能康复,这数日的相聚就成了我同他的最后会面。
王昆仑同志是个斗士,但也是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从金陵编选的《王昆仑文集》中,不仅可以看到昆仑对真理的一往情深,执著追求,还可以读到《红楼梦人物论》等潇洒风流的文学作品。尤其重要的是反映了一个共产党员甘做无名英雄,长期埋头工作,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心路历程,对于当代青年,对于后人,都是不无教益的。因此,我乐于为序,并寄予深切的缅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