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我逛中关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06
第8版(副刊)
专栏:燕舞散文征文

我逛中关村
卢晓渤
以前我住在城里,很少来这海淀区的中关村,即使到北大、颐和园,也只是透过车窗瞭那么几眼。在我的印象里,中关村、黄庄这些地方,似乎都像偏乡僻壤,离我挺远……
两年前,我分了房子,搬到了海淀区。在并不遥远的从前,这里算是市郊。可如今这里有了立交桥,有了自选商场,有了成片的高层建筑,也有了和市中心相通的血脉般的柏油路,还有了不少新的街名,好像往城区推进了一大截。我发现,中关村、黄庄突然离自己近了。人的情感很有意思,住到了哪儿,哪片土地好像就和自己亲了,有了说不清、道不明却感受颇深的牵连。就像到了外地,一说都是北京人,立马就近乎几分一样。现在,人们一提到中关村、黄庄,我就会应一句:“就在我们那块儿。”话里透出一种不自觉的亲近。不过说句实话,说近也只是感觉上的,我依旧没往那儿去过,依旧没感到去的必要。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到了中关村,而且还沿街走了那么一走,同行的是一位挺知己的朋友。难得见,更难得一起逛街,于是我们一边兴致勃勃地聊,一边漫不经心地逛,走进一家商店,看看,出来;又走进第二家,又是看看,又出来;又走进第三家、第四家……几番进进出出之后,我俩似乎同时醒悟了点什么,停下脚步,打住话题,回头望望,往前瞅瞅,只见路两边各式招牌十分醒目:“四通……”、“科海……”我俩的目光撞出了惊喜的火花:“对,电子一条街!”这就是全北京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颇有名气的电子一条街!就在这叫作村呀庄呀的地方,就在我生活着的地方!
我笑了,朋友也笑了。她笑我“迂”。住得这么近,竟是整个一个“灯下黑”。我笑她到电子一条街上来采买什么停电用的蜡烛、畅通下水道的皮拔子,无异于缘木求鱼,“彼此彼此”,笑完了,自是一番兴奋!去吧,皮拔子;拜拜,蜡烛!我俩一下就起了好好逛逛这电子一条街的念头,好像原本就是为这而来的。感情转移特快!
可是仅仅又走了一两家商店,我们都沉默了。再往前走,脚步似乎越发变得沉重。进门的腿抬得那么迟疑,巡视的目光显得那么胆怯,甚至那些年轻的服务员笑迎而来时,我们竟害怕得抽身躲开了。
一场悲剧,主角就是我们自己。想当初,刘姥姥进大观园出尽洋相还能感慨两声,可我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眼前所见的这机那机,我们根本不懂,根本就不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干我们这一行的自然不可能成为电子学家,然而,我们并不想欺骗自己,那些机里的的确确也有标着“汉字处理”、“中文打字”的字样。一种突然失去自信的失落感,一种将被飞速进步的生活淘汰的恐慌感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一切,尽管就在身边,却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呵,电子一条街。呵,这机和那机。呵,笑容满面的年轻服务员。我知道,他们会以同样自信的笑容坐到使我束手无策的这机那机前,舞动灵巧的手指,调动今天的信息,编排明天的程序,而我们不能。明天是他们的。
晚上,坐在自家铺着地毯、摆着数样电器的客厅里,我望着窗外,望着如星的灯光闪闪烁烁。夜是最能安慰人的,它把天地万物不分远近大小统统拢进怀里,让你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距离。可谁又能总生活在夜里?我知道,从我的家,从这越来越繁华的住地到中关村,只有几站地,并不远。然而,我自己的知识与电子一条街所展示出来的世界之间又有多远的距离呢?
也许,我该从此不再涉足电子一条街,只踱步在自己熟悉的园地里,也就无须再去直面那段距离,尽管它无可否认地存在着。也许,我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再增添点什么,鼓起勇气去丈量这段距离,然后再鼓起勇气去缩短这段距离。因为,我觉得,那里不仅仅有一个空间的距离,也不仅仅是一个个买进卖出的商店。那里,每天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美妙的未来,是一场更新知识、更新自我、更新社会的挑战!
我想走近你,电子一条街;我想走进你,明天。(作者单位:解放军艺术学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