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不该遗忘的毛料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06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不该遗忘的毛料裤
黎丽
关于“无产阶级的裤脚”应该几寸的争论,早已经在好几年前结束。如今大街小巷、乡村集镇,五花八门的牛仔裤、骑士裤、健美裤比比皆是。此时再翻出一个毛料裤的题目来实在显得陈旧了。但只因牵涉到雷锋同志,一时还有些想法不得不说。
看了一则电视新闻大吃一惊:原来雷锋也有毛料裤和英纳格手表。这在60年代初足以称得上是高档商品了。经反复核实,证明我的耳朵和眼睛确实不曾发生差错,于是,一连串的疑问都上来了:
——这些遗物并非20年后的“考古”新发现,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却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呢?记得有一本雷锋的故事书把这做为雷锋的一次沉重的教训提到过。
——雷锋究竟是啥个性,到底是喜欢穿毛料裤还是补丁裤?
忽又想到一个故事:记得一位上海籍男士,返沪省亲,做了一件时髦的米黄色风衣,不久风度翩翩地回到青海,竟引起了家里、厂里一场场风波。等到许多人也可以穿这种风衣时,那件漂亮的风衣已经被虫咬坏了。
这么想,似乎有点儿亵渎之嫌。无奈过去的印象太深刻,提起学雷锋,满脑子都是补丁衣服牙膏皮,这会儿一下子冒出个毛料裤和英纳格来。我不是说如今不要宣传艰苦奋斗,更无赞成超前消费之意,而是说不要改造真相,剪裁生活。这实在是宣传先进人物的一大教训。
怪谁呢?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就说过,那些给名人作传的人大抵也都一味地铺张,比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么打仗、怎么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都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可悲的是,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在造神的时代,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宣传每每把英雄们抬到不食人间烟火的顶峰,叫人望而生畏,如何学得进去?即使学了,又如何学得好?我当年的同学中,就有闹着要妈妈在挺漂亮的呢子裤上补两块旧补丁,以示学习雷锋艰苦朴素不忘本的。
还记得前些年某省报曾宣传一位当理发师的劳模,母亲病重、病危、去世,家里几封电报、组织上几次关怀,她始终不肯回去。当时我只觉毛骨悚然,私下以为,如果不是赶到如开颅手术非我莫属、少我不行的节骨眼上,大可不必忸怩到这步田地。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明白了这个道理,雷锋同志的毛料裤、英纳格表也就不难理解了。干活儿时换上旧衣裤,放开手脚大干;星期天打扮得齐齐整整、漂漂亮亮,不是挺自然的事吗?至于牙膏皮,积攒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利国利民又利已,何必因善小而不为?雷锋若是活到现在,只怕也会身着新军装活跃在我们中国。因为雷锋本来就是一个挺正常、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毛料裤、英纳格表终于上了银屏,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学雷锋活动的一个质的飞跃。老实说,学了20多年的雷锋,此时才实实在在地感觉到雷锋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毛料裤不过是一个佐证而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