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217项成果获1988年度国家发明奖 对公布项目不完全统计直接创经济效益20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09
第1版(要闻)
专栏:

217项成果获1988年度国家发明奖
对公布项目不完全统计直接创经济效益20亿元
本报北京12月8日讯 记者何黄彪报道:昨天结束的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第23次会议,审查、批准了1988年度国家发明奖获奖项目217个。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97项,四等奖96项。并决定公布其中的177项,另有40项不予公布。
这次获奖的项目,具有新颖性突出、创新程度高、构思巧妙、设计奇特的显著特点,很多属于国际首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如山东大学许东等发明的L精氨酸磷酸盐晶体,是一种优异的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再如吉林大学青年发明者王主玉等发明的曲柄滑块往复活塞式车用空压机,第一次在空压机上革除了连杆,大大改善了结构与性能。
获奖的不少项目与工农业密切结合,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促进作用。根据对公布项目的不完全统计,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0亿元。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何崇藩等发明坩埚下降法工业生产锗酸铋大单晶方法,其生产的晶体尺寸大,阻挡射线能力强,能量分辨率高,不潮解,易加工,特别适用于高能粒子探测和建造结构紧凑的电磁量能器。该产品销往国际主要市场,已创汇800万美元。
四川农业大学周开达等培育的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是继袁隆平后杂交稻培育的又一重大进展。由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育成的雄性不育系,结实率高,产量可达到和超过当前世界优秀的杂交稻。它的推广面积日益扩大,至1987年,累计推广2335万亩,增产稻谷18.36亿斤,为解决我国粮食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获奖项目的专业分布面大,范围广:有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也有来自厂矿企业的。获奖单位中,科研院所占41.8%,大专院校占26.8%,厂矿企业等占31.4%。厂矿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创造发明活动,利用科技为振兴经济服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可喜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