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女书记之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11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女书记之死
许宏治
一位年仅40岁的女区委书记,竟因横遭诽谤而得不到周围人的丝毫同情,在悲愤和失望中走上绝路。诽谤者却受到包庇,逍遥法外。这是苏联《真理报》最近揭露的一件真人真事。
绍尔潘·伊斯马古洛夫娜·奥拉兹格利季诺娃是哈萨克共和国图尔盖州扎克申区党委第二书记,平时工作积极,原则性强,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
今年初,区农工综合体工会主席塔纳斯科夫在区党委工作总结会上攻击她指使别人写匿名信,对批评过她的人搞打击报复。塔纳斯科夫的发言在报纸上发表后,闹得满城风雨。
不久,上面派来一个调查组。但是,这个调查组却于第二天就在区委常委会上报告“调查”结果说,塔纳斯科夫的“批评”是有根据的。对此,奥拉兹格利季诺娃不服,再次要求塔纳斯科夫公开向她赔礼道歉,但是区委会的同事中无人对她表示同情和支持,却有人建议她好好读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月下旬一个晴朗的早晨,奥拉兹格利季诺娃像往常一样去区委会上班。在参加区委第一书记主持召开的会议时,她再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是,一些人却异口同声地嚷嚷:“又是这一套,够了!”这使她在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是难以言喻的。她在绝望中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一口气喝下一瓶醋精自尽了。
这一不幸事件发生后,图尔盖州检察院立即立案侦查,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塔纳斯科夫过去曾在奥拉兹格利季诺娃直接领导下工作,后因不称职被调到工会。1984—1986年期间,州委和区委曾收到过一些矛头指向区领导干部的匿名信。此事本来已经过去。不料几年后的现在,塔纳斯科夫又把它端了出来,并指责是区委第二书记策划、指使别人写了这些匿名信。
在对塔纳斯科夫进行讯问时,他承认只是根据猜测而指责奥拉兹格利季诺娃。州检察院指出,根据刑法他这是诽谤行为,因而决定提出起诉。
但是区执委会却谎称塔纳斯科夫已受到记大过及解除职务处分,不同意追究其刑事责任。其实塔纳斯科夫根本没有被解职。
于是,检察院只好去找州执委会。但此时正好扎克申区被划归切尔沃诺格勒州,而该州检察院竟认为塔纳斯科夫是好心办错事,不构成犯罪。结果,奥拉兹格利季诺娃的家属有冤难伸,塔纳斯科夫照样当官。
更难理解的是区委第一书记多卡洛夫认为奥拉兹格利季诺娃的自杀说明她“不善于在民主化和公开性条件下正确地对待批评”。对于这种说法,《真理报》记者反驳说:“批评和诽谤是两回事,是绝对不同的两回事!”
奥拉兹格利季诺娃本来不该轻生。但是,遭诽谤的人得不到同情,诽谤者却可以不受惩罚,这也许就是《真理报》在推行“公开性”和民主化时刊登此文的用意所在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