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关键在于“自控”——两位厂长谈控制集团购买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12
第2版(经济)
专栏:

关键在于“自控”
——两位厂长谈控制集团购买力
张保全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成为当今一个难题。然而,这个“难题”在有2000多名职工的河北省宣化钢铁公司选烧厂,似乎并不难。从1986年至今,这个厂没有买过小汽车、大轿车、沙发、彩电、照相机、名烟、名酒等29种专项控购商品,非生产性费用逐年下降。
是他们买不起吗?不是的。近四五年,这个厂经济效益一年一个台阶。是他们不需要吗?走进这个厂,办公楼两个会议室,一个摆着70年代的旧沙发;另一个是硬板椅子;全厂两辆小汽车,有一辆还带着帆布篷;在机关科室,有的科室连一个像样的书橱也没有,来了客人还得到会议室借椅子。那么他们何以能够做到该买的不买,非买不可的缓买呢?
厂长告诉我们,中央提出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这是涉及改革全局的大问题。要做到,关键是各个单位要自觉地做到“自控”。如果单位没有自觉性,单靠上边控制,很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检查时紧缩了,检查过后又膨胀的现象。他说,“近两年,我们厂经济效益确实比过去高多了,可是与先进企业比,与世界先进水平比,我们的差距是很大的,积累是很少的。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怎么用钱的问题。有了一点钱,是用到生产上,还是用到非生产上?是追求生产高水平,还是追求消费高水平?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追求生活上的排场,不符合国情、厂情,也不符合上上下下的希望和要求。因此,我们自己给自己紧扣子。在上级没给我们提出压缩指标之前,从1986年开始,我们就给自己提出了每年压缩非生产费用20%的要求,使干部工人逐步养成勤俭办厂、勤俭办事的习惯,堵住了铺张浪费的口子”。
这个厂的副厂长介绍了他们的一条“自控”办法:一是厂长自己控制自己的审批权,主动接受财务监督。按有关规定,企业的一切费用,只要厂长一人签字即可报销。可是,该厂厂长偏不这样做。每批一笔费用,特别是非生产性费用,总要先交主任会计师审查,这就避免了违纪现象。第二条措施是,通过部门控制实现厂长控制。从1986年始,这个厂实行了非生产费用分解包干。每年年初,就把非生产指标分解到各个科室、车间,超过分解指标的科室、车间扣发奖金,若节约了费用,按节约部分的10%奖励,调动了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变厂长一个控制为全体干部、工人控制,人人克勤克俭,事事精打细算,解决下边要买上边不让买的摩擦,杜绝购物膨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