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立信会计学校按社会需要办学 准备为上海六千个体户开办会计训练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1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立信会计学校按社会需要办学
准备为上海六千个体户开办会计训练班
本报上海电 记者萧关根报道:在我国财经类学校中,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称得上“名牌”,它培养的学生始终受到社会欢迎。
这所学校是著名会计专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在1928年创办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立信”形成了“勤俭办学、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和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办学特色。1980年“立信”复校后,大力改革,逐步形成主动适应商品经济需要的办学机制,使学校得到了新的发展,又向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踏实肯干、基本功熟练、上手快的毕业生。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立信”就培养什么人才。国内有的办学形式在这里都有,可以说集会计专业办学形式之大成。除了大专班外,还开办了中专、夜大学、函授,以及职工专修科、干部专修科、专业合格证书、职称培训、单科培训、岗位培训等。最近,他们发现上海市有6000户个体户要立账,于是就编写教材,准备开办个体户会计训练班。这在全国高校中是没有先例的。
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纳入了适应商品经济需要的轨道,分成三大类:一是专业主干课,这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看家本领”。二是横向经济知识课,如税务、银行结算、国际贸易、审计等知识,这类课程不要求学生完整掌握。三是会计前沿课程,像西方财务会计、中外合资会计、当代会计理论,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不作严格考核。
“立信”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学校还办有会计事务所和图书用品社。学校为事务所、用品社输送人才,事务所作为学校加强社会实践的场所和对外联系的窗口,用品社则为学校出版财经类图书及账簿表册,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该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社会各界也愿意支持学校发展。“立信”有了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在“立信”历史上,第一次新建了62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4000平方米的图书馆,以及较完善的教学设施。2500万元投资是由14个单位筹集的。学校目前的日常教育经费中,48%属自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