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旧体诗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12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旧体诗盲
沙赫
据说,这是茅盾的“一首轶诗”:
临水数峰无限好,最宜雨外复云中。
今朝溪上移舟去,看我残阳又不同。
野屋临溪足寄居,四方烟翠一床书。
近来闲较沙鸥甚,秋水明月闻夜渔。
《××报》以《茅盾一首轶诗在家乡〈会刊〉上发表》为题,作了报道,还说“这首诗”是茅盾(一九四八年)在香港写给石门附近农村(墅王庙)他的姻亲邹桐初的。
但只要对旧体诗略具常识的人,一望而知这其实是两首诗而不是一首,是两首七绝而不是一首七律或古风,一首是一东韵,一首是六鱼韵,清楚得很。
没想到写报道的人误二为一,更没想到一些报刊,先后转载,以讹传讹。
不必人人写诗,更不必人人写旧体诗,尤其是青年人。但从事文艺编辑工作的人,学一下旧体诗,大体知道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等是个什么样子,总不是苛求吧。旧体诗就算是你的敌人,也需要知彼一番吧。做文艺编辑的至少不该是旧体诗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