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察哈尔省丰产模范杨顺奎 注意保墒防旱保证了旱地谷子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3-20
第2版()
专栏:

察哈尔省丰产模范杨顺奎
注意保墒防旱保证了旱地谷子丰收
杨顺奎是察哈尔省赤城县九区大栜树村的翻身农民。这村旱地坡地要占耕地总面积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经常遭受旱灾侵袭,一般产量很低;一九五一年那里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只有四成多年景。但杨顺奎和他所领导的互助组,因重视了保墒防旱,却获得了丰收。组内共种谷子、高粱、水稻、玉米、甘薯等共八十七亩,每亩平均产原粮二百九十六斤,比一般户同样庄稼多了一百零六斤。杨顺奎自己种的十六亩地,产量更高,其中一亩八分旱地谷子产一千四百二十四斤,每亩折合七百九十斤,超过当地一般产量五倍。这在全国说来,也是比较高的纪录。
杨顺奎旱地谷子丰产的主要经验,是他在整地、中耕、施肥、选种等方面都注意提高技术,防旱保墒。
他的谷地在整地上实行早耕、深耕、勤耙、细耱,而且耕、耙、耱紧密结合,随耕、随耙、随耱。他在秋收后,就紧跟着浅耕一次(约四寸深),随即耙、耱两次,使表土十分细碎松软,减少水分蒸发。霜降节过后,阳光渐弱,蒸发减少,就先施一次肥,紧跟着进行第二次耕、耙、耱。耕深可达五寸,使表土和富有有机质的肥料翻在底下,提高保墒能力;底土翻在上面,又可经冬风化。来年春初地解冻四分到五分深时,就用辘轴先压一遍,使土粒细碎密结,阻止风吹。这样做有一定的收墒作用。谷雨节后,就大量施肥,随即进行四寸深的浅耕,再加耙、耱,立刻趁墒下种。由于他把整地工作提早在蒸发率较低的秋冬季进行,使土壤中水分充足,所以在春季干旱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做到适时播种,出苗齐全,打下了丰产的基础。
播种时他进行了温汤浸种,促进了种籽的发芽,同时也防止了黑穗病的发生。一九五一年,他的谷地锄五遍,比旁人多锄了两遍,并且作到了早锄、浅锄,达到了减少土中水分蒸发的目的。农谚说:
“谷锄寸,顶上粪”。谷子长到一寸高时锄头遍,仅铲破地皮,光?草,不间苗。苗高四、五寸时,锄第二遍,深仅一寸,定苗。苗高一尺半左右时锄第三遍,深一寸到一寸半,同时注意培土,使苗的周围容易储积更多的水分。谷子孕穗时,锄第四遍;这时正是伏天,仍仅铲破地皮,割断土壤毛细管,不使水分蒸发,不使湿土上露,以增加抗旱效能。谷子扬花后结粒时锄第五遍,仍是浅锄保墒。每次锄地动手的迟早,都根据天气变化的情况而定。旱了早锄,涝了稍晚一点。这些都很适合旱地保水防旱的规律。
他在施肥方面,也注意了收墒养墒的要求。头年秋末,施用以藁杆等制造的薰肥,使土中有机质增加,地温增高,容易吸收冬雪溶水。播种前施用大量牛粪猪粪。这些厩肥,却是在头年五月到十月间积下的,经过夏、秋、冬三季堆积腐熟后才用。十月以后的新鲜牛粪猪粪尚未充分发酵,用了会在土中生热,减少土壤的保水力,所以一概不用。这也很符合旱地养墒的道理。
另外,他选种了优良谷种“山西白”。这个品种抗旱力强。在同样环境和土地的条件下,比当地一般谷种能多打三十斤以上。杨顺奎认真地进行了连续选种,单打单藏,同时注意提高栽培技术,就更发挥了这个品种的优良性状。
杨顺奎的旱地谷子,因为精细地注意了提高耕作技术,保墒防旱,所以能在不算肥沃的旱地里,创造了丰产的纪录。(王达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