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经济林的市场与潜力——山东省林业建设见闻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15
第2版(经济)
专栏:

经济林的市场与潜力
——山东省林业建设见闻之三
高保生 封加平
面对齐鲁大地前所未有的“经济林热”,有人为之振奋,有人为之担忧,连声疾呼:饱和了!过剩了!不能再栽了!
看一看山东经济林发展速度确实吓人:
1978年面积仅408万亩,到1988年达到了1200万亩。十年增加2倍,产量增11亿公斤。据预测,到2000年山东省果品产量将突破60亿公斤。
果品市场饱和与否,是否还要提倡栽植,自然成了记者采访中的一大疑问。
真的饱和了吗?
只要到下面去看看,问题不难得到解答。
栖霞县果品产量全省第一,今年达到两亿公斤。然而来到这里,并没有看到我们想象中的“苹果山”。只见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到处跑着满载果品的汽车。副县长崔大忱告诉记者:“这几年县里重视抓流通领域,各乡镇和村都有专门业务推销人员,从南到北建立了推销网。每年销鲜果1/3,贮藏1/3,加工1/3。今年果还长在树上,就卖完了。平均价格并不低于去年。”
费县是著名板栗生产基地,今年产量达103万公斤。收获季节一到,外县甚至外省的许多客商,以高出当地的价格纷纷前来抢购货源,酿成“板栗大战”。“大战”不该战,但从中可以看出板栗的市场潜力。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无止境地增产板栗。
给我们总的印象是,果品市场并没有饱和,还是供不应求。从价格上看,除了山楂因今年加工缺糖价格略有下降外,其他果品价格仍呈上升趋势。
陪同记者采访的省经济林管理站副站长门秀元一路上谈了他的看法:
全省人均占有果品已由过去21公斤增加到30公斤,纵向比确实增加了。但横向比,还不足世界人均67公斤的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讲,省内消化还不够,即使2000年达到60亿公斤,人均占有也只相当于目前世界人均水平。而人们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在农村,果品已不像过去那样是稀罕东西了。
从宏观看,我国人均果品14.7公斤,仅为世界水平的1/4。即使与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比,也差得多。印度人均果品26.3公斤,埃及61.7公斤,非洲平均63.8公斤。
我国还是一个“贫果国”
有人为经济林发展过猛而担忧,并非没有一点道理。林粮争地,便是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在山东,农民种一亩粮,收入仅200元左右,而种一亩果,收入可达2000元。利益如此悬殊,谁还愿意多种粮食呢?当适宜种果的荒山荒坡利用得差不多了,当人们发现良田种果收益更快更高时,人们渐渐便把眼光从山上移向平原。一片片粮田变成果园。虽然省里早已明文规定不得弃粮种果,但仍然难于抑制这个趋势。有一个县,今春一季便将800亩粮田变成了果园。
与平原农区林粮间作树种不同,果树根系浅、树冠大、遮阳光、争水肥。有的种果多的地方已由粮食调出变成调入。有人预计,如果经济林继续向粮田进军,若干年后,山东粮食产量将有较大幅度减少。
随着果品产量的增加,水果品质相对降低,也是人们忧虑的一个问题。一位外贸部门的同志对记者说:烟台苹果以前是许多国家市场上的佳品,现在已逐渐被其他国家的产品所取代。人家已是新红星、红富士了,我们仍然是小国光、青香蕉。在香港,烟台苹果已从货架上“下放”到地摊里。虽然价格低出许多,人家也不愿经营,出口量大大减少。
萝卜快了不洗泥。国内市场是“皇帝女儿”,谁还有紧迫感去更新品种,去提高质量呢?在山东,目前苹果的中熟品种占70%,下果时间集中,给交通运输带来很大压力,再加上许多地方出现坐等收购现象,有关人士提醒,这是流通受阻的危险信号。
急待开发的财富
林粮争地,流通潜伏着危机,经济林果然“不能再栽”了吗?不是!问题出在发展中,自然要在发展中解决。在山东,在全国,经济林仍然是一种急待开发的财富。
泰安市林业局长于建洋算了这样两笔帐:
第一笔帐,去年他们通过调查概算,全市可开发利用的地堰面积就达1.18亿米。地堰既可栽树,又不占用粮田。如果四米栽一株,就等于全市新建成一片60万亩的果园。
第二笔帐,泰安的莱芜市的一个村,有柿树2912株。1983年结果2000公斤,平均每株仅1公斤。第二年他们对柿毛虫进行了治理,产量即达到2万公斤。后来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又采取扩穴施肥、修剪措施,1986年产量达到了13万公斤,是1983年的55倍。
两笔帐,说明一个问题,经济林无论是从种植面积上,还是扩大产量、质量上,还大有潜力可挖。也说明,发展经济林,未必去占本来就很缺的粮田。
令人欣喜的是,在水果出口量连年下降的情况下,山东干果出口却在直线上升。板栗、山楂、核桃、红枣、白果、猕猴桃等几十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蕴藏着创汇的巨大潜力。核桃每吨换汇2000美元,板栗出口量仅需增至6万吨,即可创汇1亿美元。
山东还有1000多万亩荒山,是发展干果生产的广阔天地。省林业决策人预计:再过十来年,全省仅经济林产品及加工、贮藏产值将达到56.8亿元。
目前全国经济林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40亿亩的5.6%左右。全国尚有十几亿亩荒山,若用1/3开发经济林,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给国家增加大笔财富,给市场增加大量果品,给农民增加大笔收入,又能绿化大批荒山。一举数得,前景诱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