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一生清白 刚直如坚——怀念白坚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15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生清白 刚直如坚
——怀念白坚同志
段君毅 周子健 周建南
白坚同志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害致死,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岁月流逝,但我们对他的怀念弥久弥深。
(一)
白坚同志,1911年出生于陕西靖边县一个农民家中。在中学读书期间,白坚受榆林中学、绥德师范等校我党地下工作的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多次参加党所领导的罢课、游行,并于1926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8年入党。
1928年夏,反动政府封闭绥德师范,白坚到北平考入辅仁大学,以学生身份为掩护作团的工作。他在1930年8月1日参加党所领导的天桥群众集会,被捕入狱。白坚同志英勇刚烈,为反抗狱卒虐待,被一刺刀戳掉两个门牙。出狱后曾在燕京大学以锅炉工身份为掩护做党的工作,并被任命为西郊区团委组织部长、团委书记等职。
1932年上半年,白坚被河北省委任命为保定团特派员兼保属团特委书记,参与领导了高蠡暴动,当年秋回北平任党的西城区委书记,年底调河北军委并派往长城前线东北军骑兵第二师,与在该师的刘澜波、孙志远同志等组成党的工作委员会,白坚任书记。1933年6月,又被党派往抗日同盟军任政治部组织部长,他在平郊小汤山战斗中负伤,伤愈被派赴石家庄任冀中团特委书记。后被派赴上海参加我党组织的全国青干班学军事,不久回北方局,1934年秋被派往陕北,参与建立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陕甘苏区游击北路纵队指挥员、陕北苏维埃准备委员会委员,1935年初任陕甘宁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陕甘宁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6年春,白坚调中央陕甘苏区任外交联络员,多次被派往洛川、西安作联络工作。1936年9月到定边,在三边特委武装部工作,指挥定边、盐池等县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937年9月被任命为回蒙工作委员会主任。
1940年他被派到晋绥边区任岢岚特委书记兼一二○师岢岚办事处主任、晋绥三分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中共中央派遣干部出关,领导东北人民彻底消灭日伪,建立东北根据地。白坚从晋绥到东北,被任命为辽宁省委副书记、省军区副政委(陶铸任书记、政委),后辽宁省分为辽西、辽宁两省,白坚被任辽宁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张学思任省主席兼司令员。1946年底,在东北解放战争的紧要关头,白坚和张学思同志积极贯彻执行陈云同志关于坚持南满斗争的方针,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开展对敌斗争,发展了革命形势。
(二)
解放后,白坚同志被任命中央华北事务部办公厅主任。旋华北行政委员会成立,任白坚为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后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54年夏,调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1956年夏,国务院设电机部,张霖之同志任部长、党组书记,调白坚任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58年春,电机部与一机部合并,白坚任副部长,后任党委副书记、副部长。
白坚同志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十余年,他分工主管过财务工作、主管过基建工作、教育工作,无论什么任务他都愉快地承担,认真负责地完成。
1964年初,白坚同志代表一机部参加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任一机部德阳建厂指挥部总指挥,参与规划部署西南机械工业的建设并坐镇指挥第二重机厂等重点项目的恢复建设。
1965年下半年,邓小平同志到四川视察。段君毅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德阳建厂情况时,小平同志说:“工业革命问题是个大问题要研究一下,不然会造成长期不合理,加工工业抓的不好、不成套,协作运输就有很多问题。”白坚同志在西南、在德阳将近3年时间,对西南地区机械工业的建设非常注意成套、协作方面的问题,在二重建不建平炉的决策就是其中一例。
开始有关方面的同志不同意二重上平炉,白坚就带着专家赴西南几个钢厂及德阳附近地区做了大量实地调查、研究论证后,给国务院领导同志写了报告,陈述平炉车间仍应建在二重厂以利于生产配套的理由。他的建议得到一机部的同意,并且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最后终于在二重兴建起平炉铸钢车间。
在一些重大决策问题上,他能够实事求是,敢于直言。他一直不赞成“山、散、洞”,他说工厂是要生产的,搞得那么远,无论如何是不合理的。除了对德阳建厂他非常注意布局、协作配套等问题外,在参与西南其他几个机械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研究,选址勘察中,也提出过中肯的意见。
白坚同志“抓工作如战斗”,雷厉风行,一贯到底。第二重机厂不少同志都常常提起他那抓工作有计划、有布置、中间检查调整、最后进行总结的善始善终的工作作风。他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通过一个有代表性车间的建厂实践,取得“三高一低”(即高质量、高速度、高工效、低造价)和“四个清”
(即工完场地清、材料清、帐目清、验收资料清)的经验,加以推广,收到较好效果。
白坚同志家在北京,受命之后,近3年的时间里,大半时间他在西南,在德阳。而在德阳,他又是大半时间在工地,在现场,不舍昼夜。他常常在工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一路问,弄不清就席地而坐,深究起来。他以身作则,带动了德阳建厂的政治思想工作,身教重于言教,事半而功倍。
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开始了,全国到处一片“造反夺权”之声,德阳自然未能幸免。在那种形势之下,岂能有所作为,他只能眼巴巴看着国家重点建设任务遭受延误破坏而忧心如焚。
(三)
白坚同志1966年底从德阳回京。1967年他多次受到批斗。在1968年10月的一次批斗大会上,心脏病发作,他艰难地掏出救急药,这时竟有人跳上台去把白坚同志手中的硝酸甘油打掉!会后他即被隔离,几天后病入医院,不久被从医院揪回“专政队”,对白坚同志精神上、身体上施加折磨、摧残:命令他念床头墙上诬陷他的词句,他不念,据理争辩,就强迫他“请罪罚站”。有一次白坚同志被折磨得路都走不动了,他想坐在过道沙发上喘息一下,竟被斥骂说“你没资格坐沙发”,“你死有余辜”。12月9日,白坚同志再遭折磨后,心脏病发作,便血,10日晚被送入医院,送的人对医生说:“是我部副部长、专政对象”。医生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提出:病情严重,需要输血。但血源不能解决,当时部里也有个别领导说不能动员群众给他输血。白坚同志便血不已,到12月11日上午11时不幸逝世。
白坚同志弥留之际,艰难地喘息着对他的亲属说:“我不行了!我不是高岗余孽,我相信党中央和一机部群众会把我的问题搞清楚,你们要好好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我死后尸体要解剖供医学研究。”一个对革命、对建设作出卓著功绩的好同志就这样怀着对党对革命的坚贞信念惨然辞世!
197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党组克服干扰阻挠,终于对白坚同志做出政治结论,予以平反昭雪。12月9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追悼会,对白坚同志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至此,被颠倒的历史,终于被匡正过来。
我们怀念白坚同志,怀念他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怀念他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优秀品质,怀念我们在一起时他那舒畅爽朗的音容神态。每念及此,更使我们哀思难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