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人生第二个黄金时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成百名老军医离休后,又出现在北京街头,以高超医术和火热的心,救人危难,义务行医。他们称自己正经历着——
  人生第二个黄金时期
  叶旭林 陈辉
昔日穿过硝烟弹雨抢救过许多伤病员的白衣战士,如今离休后以高超的医术和火热的心,又出现在街头,义务行医,受到各方人士的赞扬。他们是北京军区后勤丰台干休所的百名老军医。
一位两鬓苍苍的老军医豪迈地说:“我们正经历人生第二个黄金时期,我们珍惜它,争取在事业上再夺一次丰收!”
想起那埋骨沙场的战友
近几年来,北京丰台镇文体路军队干休所陆续迎来了百名老军医。他们当中有91人担任过医院院长或科主任。90%的同志具有副教授、副主任军医以上的高级职称。当这些老八路从医疗第一线迈入这个幽静的大院时,回首往昔,谈论起那些同时入伍早已埋骨沙场的战友,心潮起伏,决心要把人民教给的医术继续用于为民造福。
著名泌尿系结石专家、原268医院副院长肖爱成谢绝深圳特区某医院的高薪聘请,来到干休所附近的达仁堂中药铺担任义务医师,他不顾身上弹伤遗留的疼痛,天天坚持为患者诊断开处方。
在治疗癔瘫症蜚声中外并荣获过军队科技成果奖的某医院原神经科主任王亦鲁,先后接到三个医院的聘书,但他加入了义诊队伍。
1939年入伍的原261医院副院长杨德馨,是这支队伍中的先锋,从离休的第二个月起,就背起药箱走街串巷为老弱病残义务治病,还到天坛、永定门等三个街道红十字卫生站跟班义诊。他拜84岁的著名老中医石儒为师,掌握了推拿、按摩和针灸技术,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先后为5万多名各类患者除病去疾,使一些偏瘫的病人扔掉了拐杖,被群众誉为“一角钱大夫”(卫生站的挂号费)。
去年春天,这些老军医提出建立一个面向社会、优惠患者的门诊部的建议,马上得到干休所党委的支持。在各方面支持下,一个设有内科、外科、口腔、妇产等9个科室的门诊部很快办起来了。人们看到,老大夫们身着白大褂,既诊断疾病,又为患者打针,还亲自动手扫地倒痰盂,集医、护和卫生员于一身。
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老军医们很快发现,有20多万人的丰台区只有一所地方医院,求医队伍总是摆长蛇阵似的。在求医难上,中小学教师尤甚。他们觉得应当为这些培育人才的园丁奉上一颗老八路的心,便商定在今年教师节前夕为当地教师普遍进行一次义务体检。
9月上旬那几天,五六十名老院长、科主任和著名医师胸佩标志着姓名、职称的服务牌,从早到晚忙乎在体检室里;丰台区410多名教师早早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中的大多数却从来没有受到过这么多专家、名医的体检,也从没有作过全身二三十项如此详细、一丝不苟的检查。
体检结束了,老军医们对400多张体检表一一登记,进行病情分类与综合分析,找出教师患病的共同规律;提出158名需进一步检查与治疗的教师名单与治疗方案。接着,又写出20页的教师体检情况综合报告,并登门到丰台区教育局作了详尽汇报。在递交这份报告时,还就怎样提高教师健康状况提出了4点建议。综合报告表明,由于教师们长期站立于教室授课和坐在椅上备课、批改作业,这种强制性体位造成了普遍的职业病,如患痔疮162人,骨质增生或腰肌劳损等117人,下肢浮肿或静脉曲张50多人,此外患眼曲光不正、颈椎病等也不少。
老军医满怀感情的汇报与建议如同大声疾呼,使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深受震动,对教师的健康引起了高度重视。教育局迅速召集各校领导共同研究,将每个教师的体检结果通报给本人,并相应采取了各种治疗与保健措施。今年10月,几十所学校选派出代表,和区教育局同志一道,敲锣打鼓地给干休所的老军医们送去一块平凡而凝结着园丁深意的木匾。
这些人还是当年那颗为群众服务的心
在这些老军医集体活动的背后,还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事迹。
被誉为“点穴神医”名闻遐迩的原278医院副院长谭培福离休几年来,凭着一双妙手治病救人,无论商店、车间、轮船上、候车室乃至他家里,都是他义务施展神技的场所,使数千名患者康复。他到东北出差,在火车上将一名患骨关节病的采购员治愈。他去石家庄工厂参观,听说有位女工因腰腿病已吃劳保7年,他又自告奋勇去治病,使她重返工作岗位。在首都,有些花千金未治愈的风湿性痼疾,在谭培福手下不花分文就指到病除了。为表达感激之情,有些患者拎着点心、烟酒、罐头前去登门“拜谢”,却被老谭一一婉拒。有个患者说,这些人还是当年那颗为群众服务的心。
在寄到干休所的感谢信上,众多患者诉说了一串串感人的故事。泌尿系专家、抗日战争时期荣获白求恩式模范医务工作者称号的肖爱成,以独制药物根治肾和胆结石闻名于世后,各地患者纷至沓来到离休住所找他求医。肖爱成不仅热情为素昧平生的患者免费治病,还在家里为赶不上点的患者免费提供饭菜,仅两个月内就消耗挂面三四十斤。他还将自己出版专著所获几千元稿费,一半作党费上交,一半买回医书寄给家乡人民。
“我们图的是为人民服务”
今年仲夏的一天,原261医院院长孙德胜来到丰台街道定点义务行医。当他为10多名患者诊治后,突见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太神志昏迷地躺在马路边,便立即上去摸脉搏、量血压、对症喂水喂药。老太太苏醒后,以含混不清的陕西口音说来京投亲的,在丰台下车后才发现女儿写的地址丢失了,一急之下高血压病复发就晕倒在路旁。老孙从拉家常中听明他女儿在一个叫衙门口的车站接她。他又到行医点附近几个公共汽车站查询,喜出望外地发现通往石景山的354路汽车路线上果然有个衙门口站。为了让老人安全到达女儿家,老孙在求医的人群里四处搜索,看见有位出租汽车司机前来求医,便先为他治疗,并求他帮助把老太太和服用的药片送到目的地。一个多小时后,老太太的女儿搭乘这辆出租车来到义诊点,她拉着孙大夫的手激动地说:“是我妈叫我回来的,您救她老人家一命,我要好好答谢您!”老孙嘿嘿一笑说:“我们图的是为人民服务。今天我们身上的红星虽然消失了,但建党建军宗旨还牢记在脑海里,红十字永远在我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