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菜价暴涨暴跌引起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3
第2版(经济)
专栏:

  菜价暴涨暴跌引起的思考
  本报记者 张振国
(一)
近两个多月,记者在皖赣鄂跑了一圈。先是听到菜农对菜价暴涨笑声一片,后是听到市民对菜价暴跌笑声一片。
9月中旬,合肥、马鞍山等市青菜每500克涨到3—5角,南昌、九江等市涨到4—7角。10月底和11月初,各市菜价陡跌,马鞍山跌到一角钱1.5公斤,蚌埠市有5000万公斤蔬菜急找主顾。目前大江南北菜价虽有回升,但多数城市青菜每500克还在1角钱上下。
这种暴涨暴跌,虽与淡旺季节有关,但如此贵贱悬殊,就不能不使人想起前年冬天大量烂菜的事。当时,记者在芜(湖)铜(陵)、合(肥)裕(溪口)公路两边,亲眼看到大白菜堆积如山,2分钱500都无人理睬。菜农边啃烧饼边骂娘:“菜种少了,城里人叫,菜种多了,又卖不掉,明年我种个鬼,看你城里人去喝西北风!”
果不其然。去年今日,全国不少城市蔬菜奇缺,把市长们逼得东奔萝卜,西跑青菜。今冬,市民在笑,菜农又像前年那样在骂了。假如市长们不看到“市民在笑,菜农在跳”这个事实,只是大吹特吹蔬菜大丰收,到了明年的今日,恐怕又要出现市长亲自出征去打“蔬菜大战”了。
(二)
因为蔬菜这种“笑骂循环”已反复出现多次,所以引起我每到一地都对这种类似的“笑骂”留心一二。
在鄂皖边境发生的罗田抬价抢购金寨的蚕茧之战,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岗地区某些官长,在前些年只听到种苎麻的农民因麻价暴涨发出的笑声,而未预测到暴涨后可能出现暴跌所引起的骂声。结果宏观失导,蚕农大量毁桑种麻,致使麻价暴跌,蚕农吃了大亏。当地的缫丝厂也因蚕茧锐减,缫丝能力大于产茧能力1倍。没奈何,有的厂家就出馊主意:关门放假,谁搞到茧,谁就来上班。因而也是骂声一片。当年笑着大上缫丝厂的官员,如今身上背着沉重包袱,哭都无人同情。
安徽萧县今年葡萄大丰收。刚刚扩建就绪的萧县葡萄酒厂,奉命把全县所产葡萄都买下来,并发酵出8000吨干酒。农民高兴极了,说是酒厂救他们的命了。可是,厂里却背上个大包袱:光是干酒所压资金,每月就得付利息几十万。如在明年葡萄上市之前,不把这些半成品干酒变成商品酒卖出,厂里不仅无钱再收葡萄,就是收了,发酵出来的干酒也没有空桶可装了。
(三)
面对这种“笑笑骂骂,反复无常”的现象,人们怎能再糊糊涂涂跟着“笑对笑,骂对骂”下去。聪敏的决策者,正在研究原因,寻求办法,认为这是政府行为尚不科学、尚不得力的报应。长远的解决办法,只能由深化各项配套改革来消除。现实的办法,大家正在想,有的已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马鞍山市今年初冬蔬菜过多,前些天,市府已向菜农投入20万元。其中包括花钱把300亩田里长的白菜买下来,转送给菜农当绿肥,及时指导他们种上越冬菜,以解决明年春缺。这叫作舍得花“聪敏钱”买回菜农的笑声。萧县葡萄酒厂厂长韩友安,是个精明人。他说,目前我们厂“吃”下那么多葡萄,如不把酒的质量提高,把销路打开,到了明年的今日,就要挨果农和工人的“两头骂”。为避免挨骂,他们正在下苦功提高酒的质量。全厂已有8种葡萄酒获得省优,其中干白葡萄酒获国家银牌奖,销量正在大增。反复无常的笑骂可能避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