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中学生课外阅读心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学生课外阅读心态
现阶段,中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渴求心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探究性。一次我同一位在课余翻阅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初二学生闲谈,原来他读了课文中节选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后,对祥子其人发生了好奇,于是就借原著来读,“无非想了解祥子命运究竟怎样”。这种刨根究底之心也许是青少年的天性,类似的情况时有所闻:学了课文中鲁迅的《狂人日记》后,有的就总想觅得果戈里的《狂人日记》来一读;学了课文中莫泊桑的作品后,有的便要读一读莫泊桑老师福楼拜的作品。
二是参与性。近几年来,中学生参与意识增强了,这可以从他们的作文中明显感受到。上海青年报社举办“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参赛稿件中直接参政议事的篇目少说有百分之七八,内容涉及体制改革、土地使用、教育现状、市场供应、物价管理等调查或改进建议,其间不乏富有创见之作。
三是涉猎性。前两年起,中学生课外阅读开始受到社会上五花八门的所谓通俗小说的冲击。我曾在某校随意抽取四十四位初中学生,问卷调查了他们阅读这类东西的动机。结果四十四名学生中将近三十名是为了消遣或出于新奇感,不过涉猎而已。
(十二月二日《文汇报》 赵孝思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