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一切依靠群众自己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6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切依靠群众自己创造
  ——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
  首钢工厂委员会主任 周冠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钢成为国家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首钢的改革取得很大成绩,主要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承包制,并且给予不断的支持和关怀,使我们虽然几经波折,还是坚持了下来。
首钢实行的承包制,是企业对国家上交利润递增包干,上交额以上年利润总额减去当年留给企业的利润(仅占利润总额的12.9%)为基数,每年递增7.2%,超额利润再交15%的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和建筑税等各种税费以后,全部留给企业,其中60%用于发展生产,20%用于集体福利,另外20%作为奖励基金;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按0.8∶1比例挂钩浮动。企业内部则明确每个职工应尽的职责、同别人协作的任务,实行层层包、保、核到人的内部承包制,把企业成千上万的人组成一个严密、协调的联合劳动整体。
首钢承包制这条路子的实质,就是在企业对国家、对全民承包的前提下,由广大职工当家作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这就充分发挥了广大职工主人翁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把旧体制下一切等靠要,变成一切靠职工群众自己去创造。承包后,上交利润逐年递增7.2%,加上产品税及用留利支付的各种税费等,实际上交递增率已达11.7%,而且,过去由国家拨款的企业改造发展资金、职工住房建设,以及可以进成本的日常福利费用和奖励基金等等,全部由企业留利列支,靠职工自己创。这对企业和职工是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产生出巨大的动力。广大职工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讨论,认识到走这条路我们可以自己做主了,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干,做出最大努力,不断把生产推向前进,既可以给国家多交,又可以使企业迅速发展,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也逐步提高。承包制使广大职工看到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无限希望,改变了过去那种等上边给、自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焕发出强烈的主人翁创造精神。我们体会,这是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依靠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相信群众,科学地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保证,也是以往在旧体制下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承包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首钢改革的十年,就是广大职工在承包制的激励下,发扬主人翁精神奋力创造的十年。
十年来,首钢纯利润平均每年递增20%。现在年利润的净增额就相当于改革前全年实现利润的总额。而且,这是在消化了因价格调整,减利因素大于增利因素8500万元的情况下取得的。
十年来,首钢成品钢材的年产量从116.9万吨增加到今年的310万吨,净增193万吨,等于没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就为国家增加了一个大型钢铁厂。
十年来,首钢累计上交国家利税费70亿元,加上用自筹资金为国家新增固定资产26亿元,共计为国家贡献96亿元,平均每年9.6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原来的首钢加原北京市冶金局。1988年首钢预计上交利税费11.24亿元,为改革前1978年的3.02倍。这几年税费增加很大,1982年到1988年,首钢上交各种税费年平均递增率已高达27.6%。
十年来,首钢按净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增长2.6倍,平均每年递增13.66%,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大型钢铁企业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按同口径计算,首钢1988年人均净产值预计为1.83万美元,超过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的主要钢铁企业。首钢职工用自己的劳动创造,打破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低效率的结论。
十年来,过去人称“冶金历史博物馆”的首钢,变成了广泛采用国内外新技术,企业管理和各主要生产过程都用计算机控制管理,环境治理和厂容美化都达到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企业。
十年来,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1988年职工人均月收入达到208元,比1978年增长2.3倍。用自己创造的集体福利资金新建住宅111.8万平方米,相当于改革前30年建房面积总和的2.3倍。在住宅区还配套兴建了学校、托儿所、商店、饭馆、服装加工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俱乐部、体育馆、图书馆、游泳池、闭路电视等文化设施。
不仅首钢原有的职工都在努力创,新并入首钢的单位,首钢不另外派干部,也不给特殊照顾,只要纳入首钢承包体制,放手由他们自己创造,也都迅速改变了面貌。1983年原北京市冶金局17家企业同首钢合并后,结束了实现利润连续3年徘徊的局面,当年就增长25%,而且以20%的幅度一直持续到现在。今年7月并入首钢的北方工业公司所属13家军工企业,除两家微利外,都是长期亏损户,今年上半年亏损4488万元,下半年预计还要亏损5965万元。并入后,短短4个多月就发生了巨大变化。8月份亏损额由上半年平均每月亏损748万元下降到223万元,9、10月份,在扣除各厂过去积压产品亏损因素后,已开始扭亏为盈。北方工业公司领导询问一位厂长:为什么你们并入首钢后变化这么大?这位厂长说:是承包制使我们由过去吃“皇粮”干“官差”,变成一切靠职工群众自己创。
承包制使首钢步步前进,广大职工从首钢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国家的希望、企业的希望、个人的希望,增强了每个人的信仰、理想,提高了爱社会主义、爱企业、爱集体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凝聚力。大家为共同追求的和自己追求的目标而奋进,在各自的岗位上日夜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按照更高的目标去发现和克服生产中和工作上的薄弱环节,以求得高水准上的平衡(较大的不平衡环节,大范围地组织讨论解决),然后又去创造性地克服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的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把生产推向前进。这种往复平衡都是以自我创造为主地进行平衡。由于承包制所追求的是通过市场实现的价值,这就促使企业按照社会的近期和长期需要,来决定经营目标和资金投向,有利于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比如,钢铁大幅度增产遇到的主要不平衡,是煤、电、矿的短缺。原煤紧张,职工们就千方百计降低消耗、回收和利用二次能源。十年来,虽然钢材产量增长1.65倍,但外购一次能源的实际消耗量1987年为349万吨标准煤,仅比1978年增加28万吨,平均每年增加0.8%,其中宝贵的重油资源消耗量减少1/3。电力紧张,就大力节电,每生产1吨商品钢材的平均耗电量,1988年比1978年减少1/3还多。由于生产发展用电量增加,我们通过改造小锅炉换大锅炉节煤,建设自备电站和采用高炉煤气压差发电新技术来补足。矿石不够,矿山职工就靠挖潜、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精矿粉产量增加近一倍,做到自给有余。在钢产量低于炼铁和轧材的情况下,第一炼钢厂的职工先后采取了减薄炉壁、扩大炉壳、顶底复合吹炼、改进生产组织等重大措施,使1987年钢产量达到222万吨,相当于设计能力60万吨的3.5倍,转炉利用系数达到67.66,连续保持世界最高纪录,被外国同行誉为“世界上最快的转炉”。接着,又从国外引进二手炼钢设备,从拆到建成仅用22个月就完成了外国同行预计需要三四年才能建成的年产300万吨钢的第二炼钢厂。这种企业职工自觉追求积极向上平衡的机制,是过去由国家机关直接管理企业所绝对办不到的。
在这种追求积极向上平衡的过程中,广大职工很自然地产生了迅速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大家自觉地钻研技术、业务,增长才干,涌现出一大批各种专门人才。十年来,首钢自己培养出大专毕业生4205人,目前在校学习的还有6751人。首钢原来只有计算机专业人才8人,现在已发展到31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程度的1200人。全公司职工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已由20%增加到44.5%以上,还有一批职工通过自学,实际文化水平已达到高中以上。
依靠广大职工自己创造未来,必然激发广大职工的民主要求。他们要求有对企业全面情况的知情权,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对主要领导的选举权、监督权,还要求按照国家和企业的规定对分配实行公开化。大企业是个战略单位,不仅每个生产环节落后会影响企业的全局,而且经营战略和投资方向等重大决策是否正确,对企业全局影响更大,同时还影响着国家、企业和每个职工的利益。为适应这种要求,首钢建立了民主化、公开化的决策体制,企业最高权力机构是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工厂委员会行使权力,重大问题由工厂委员会集体决策,必要时提交全体职工讨论。决策执行时,由经理负责集中统一指挥,党委对企业各项工作实行政治领导。职代会还选举产生职工生活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职工集体福利事业;选举产生监察委员会,对各级干部实行民主监督;选举产生“双考”委员会,任何一个工作者都可以通过考核、考试提升职务或晋升职称,做到选贤任能,机会均等。最近,我们还按照职代会条例,对公司工厂委员会正副主任、总经理、职工生活管理委员会主任,由18万名职工直接投票选举,4位候选人都以99%和98%以上选票当选。在社会主义企业里,民主与权威都是需要的,承包制加民主管理,就把企业管理权威和职工主人翁地位统一起来,这种民主基础上的权威,又是职工发挥创造力的巨大推动和保证。
中央、国务院给我们指引了承包制这条依靠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一切靠职工群众自己去创造的路子,包括了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是一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刻革命,已经显示出强大威力,并将继续指引我们前进。我们相信,如果全国大中型企业都真正实行承包,给他们在包干基数和递增率上留有较大的创造余地,让他们尽快“活”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威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我国经济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经济形势将会发生根本好转,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大大加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