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过度”服务的背后——医生与患者面前的新课题(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6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过度”服务的背后
  ——医生与患者面前的新课题(三)
  新华社记者 朱玉
一个庞大的医疗包袱——1.2亿人;一段漫长的实施时间——30多年;免费医疗制度,使它的享受者的费用意识越来越淡薄了。“过度”服务——一个新的现象在医院改革的过程中悄然而生。
医疗专家这样解释“过度”服务:并非是医务人员态度过度热情地向患者提供服务,而是病人在医院中得到的物质服务超过了他的病情需要。这种以赢利为目的的服务,使部分医院和患者从中获利,损失的却是国家财物。这不能不说是医院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偏差。
“过度”服务,往往表现在不必要地提高检查档次和药品处方值上。
以神经外科而闻名的北京某大医院里,一张CT检查单递在了一个不慎被羽毛球拍碰了脸颊的患者面前:“去检查吧!”
一位老人的拔牙手术完毕,大夫态度和蔼地俯下身:“您还需要什么药?”这个镜头出现在北京火车站附近的牙科门诊部。
北京的一家铁路医院购入先进设备核磁共振仪后,随即发信给各家医院,明确表示每介绍一个核磁共振检查者,将给介绍人以数额诱人的回扣。这样,一些本不需要检查的病人,便轻易地享受了这台高级检查仪器的服务。而在另一家医院,高级检查项目CT竟被列入体检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中。据了解,北京市各医院现拥有CT机37台、核磁共振仪3台,其中一些医院以扩大门诊检查项目为理由购进的仪器,实际上并不能与它的医疗水平相配套,先进设备成为医院提供“过度”服务的手段。
“过去患者常反映大夫开药少,现在反映的却是开得太多。有些刚走出医院的看病者,都不知道自己满满的提包中究竟装了什么药。”北京市西城区一位从事公费医疗管理的同志告诉记者:不顾病情需要而加大处方值,医院为的是从中赚取15%—20%的药品批零差价。这是当前一些医院“过度”服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久病成医,一些享受公费医疗的患者往往成为“过度”服务的主动要求者。“给我开点好药吧。”一长串进口药的药名从病人口中说出。在这里,能否报销成为病人点药的唯一标准,病情需要往往退居第二。
请看一项有趣的发现:在医疗费用中,病人自费所占的比例愈大,药品和检查浪费现象便趋近0。故而一般与提高医疗费用密切相关的“过度”服务,在自费患者中经常遭到拒绝。
据悉,国外医疗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职能,就是起防止“过度”服务的监督作用。如果加强各地公费医疗办公室的职能,使它成为医院和患者之间监督检查的第三方,在医疗费用上起到审计、仲裁和制约的作用,以保证公费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是不是可行呢?(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