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富饶与贫困——人参之乡抚松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7
第2版(经济)
专栏:

  富饶与贫困
  ——人参之乡抚松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张锦力 唐宁
富饶中的困惑
巍巍长白山脚下,有颗绚丽的明珠。那就是参乡——抚松县。
抚松以人参扬名海内外,抚松人以趁钱闻名全吉林。人们都说:“那可是个富得流油的地方”。然而,车行抚松境内,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幢幢破旧的砖房、草屋和一群群绿帽蓝袄土装扮的山民。省农研中心的小刘风趣地说:“别看这些房子不咋地,可里面住的也许净是‘万元户’呢。”
我们看了几家农户,家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这里海拔1000多米,小半年时间积雪不化,即使到了最热的夏季,温度也只有20℃左右,我们问一位主妇,要冰箱有啥用?她说:“没啥大用,可别人家买了,咱也不能显得太寒碜了。再说钱多了不买这些东西,干啥儿用呀?”
多少年来,山里人一直生活在一个封闭、贫困的环境中,忽然间,种参发了财,望着那一叠叠眩目的钞票,他们的确有点不知所措了。
富饶中的贫乏
人参节之夜,装点着彩灯彩旗的山城,好不热闹。舞会上,一位位衣着艳丽的本地姑娘与外地来的客人们翩翩起舞。东岗乡团委书记小李说:“不瞒你们,这些姑娘差不多都是刚学会跳舞的,为的是人参节时客人跳舞有舞伴,别冷场。这儿一年到头很少有这样的活动。就是有,也没多少人参加。家里的大人只要一听去跳舞,脸马上就变长了:挺大个丫头,让人家搂着腰像个啥?”
仙人桥镇团委书记小杨告诉我们,平时除了少数人打打猎,这里的百姓最主要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和赌钱。尤其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没啥活计,人们就坐在热炕头上,打牌赌钱,就连大姑娘、小媳妇也上阵。
夜深了,我们走出舞厅,望着在彩灯中沉睡的山城,不由浮起一缕惘然若失之感……
在抚松,我们参加了几个厂家的座谈会,厂长们大谈生产战略、科技战略,而谈的最少的是市场战略。抚松栽参,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而人参的价格却不断下跌。很少有人研究人参市场的供求状况。就拿长白山红参来说,虽然在国际上获得尤里卡金奖,可连我们这些搞新闻的,没来抚松前都不知道。抚松人总说集安县的新开河参是靠做广告出的名,可在商品竞争激烈的今天,他们为什么不能拿出一些钱来也为自己的长白山红参多做些宣传呢?
有了资源,有了财富就是富裕了吗?一位经济学家说得好:真正富裕是人民参与了创造与管理财富的全过程。正是如此,没有人的充分发展,精神世界的充实,这富裕是贫乏的;没有使人们不断进取的社会机制,没有敢于开拓的商品经济观念,富饶也可能成为包袱。
富饶中的觉醒
1987年9月1日,抚松举办了中国第一次“人参节”,抚松人庄严地把这一天订为一年一度的人参节日。然而抚松人万万没料到,本省的通化市于今年8月15日,比抚松提前半个月举办了“人参节”,贸易成交额近7亿元。
“人参节是我们最先搞起来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参乡!”
“他们知道我们9月1日开,故意提前半个月,就是想抢我们的生意。”
怨气、不服气,抚松人终于受到了挑战,尝到了商品竞争的无情。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比资源、产品更为重要和宝贵的是人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
县参茸公司的王经理花了1万多元,在长春火车站竖起了长白山红参的大广告牌,并在全国各省市建立起30多个销售网点,现在他又把目光转向1990 年的亚运会。
人参节前夕,县领导们亲自进京作宣传,请客人。以往每年每个厂都要派几十个人出省参加中药材交易会,一个多月也就推销几百万元货,可这次人参节贸易成交额突破了两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