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大上海的昼与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7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大上海的昼与夜
  顾土
上海,从甲型肝炎和夏季高温的侵袭中刚刚挣脱出来,惊悸未定。然而市民们对此似乎并不在乎,他们更为忧心忡忡的倒是长期困扰他们的另一些问题,或者说正是“甲肝”和酷热的真正原因:人口膨胀、交通不畅、环境污染、住宅拥挤……
这种生存状态,已使上海人长期保持的优越感渐渐转化,他们在文明中的“前卫”地位也在他们从前不大关注的外省人中间黯然失色。
交通、住宅、环境、人口诸问题,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积重难返,一时间,恐怕谁都无法理出个漂亮的大上海。但这些问题却已经影响了市民的文化心态、文明意识,甚至审美趋向。
上海地处江浙水乡之中,人的举止平和、温柔,而且受近代工业文明的浸染较早,黄浦口岸维系着上百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开放的步履一直很快。因而上海人的文化情趣相对来说比较典雅。几十年来,交响乐、戏剧、芭蕾的欣赏人数总比其它城市高,即使流行音乐,也多倾向于抒情型的。然而如今的上海却有些变化。吴侬软语有时变为粗声大气,在公共场合常见衣着考究的男女为琐屑小事秽语相加,以至饱以老拳。人们文明度有所下降。记得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为一位抱孩子的中年男子让座,不料他坐定后竟转头用普通话问我:你是外地来的吧?狂劲的西北风时下也刮到了上海,尽管和上海人原来的情调、气质大相径庭,但仍备受青睐。这大概正可以排泄一下人们心胸的郁结。我在上海时还赶上了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出,买票的人远不如北京、广州等地,门口的几个人见到我们进门时的虔诚样,竟戏讽道:这有什么看的!
但是,不论上海人的心绪再怎么不惬意,现状再怎么不尽如人意,夜生活的享受却又相对地高于其它一些大城市。这或许是大上海的传统;或许是疲惫了一天后,想在晚间寻求慰藉。入夜,咖啡室、酒吧、舞厅、电影院争奇竞华。七重天宾馆的舞会至夜半方散,大光明影院的电影、酒吧、舞厅通宵达旦,荣华酒楼的歌厅聚集了各方歌迷,椰露酒吧、上海咖啡厅天天人满为患,而最引人兴致的黄楼卡拉OK、延中卡拉OK每晚都能招至许多中外来客一展自己的歌喉。在这些提供夜生活的处所中,以个体户开办的最为别致。环境优雅,装饰富丽,陈设讲究,服务上乘,不亚于高级宾馆内的酒吧间。当然,由于价格昂贵,一般人是不敢问津的。
在喧闹、熙攘的上海市区之外,我还看到了一个僻静、清贫的所在,这就是虹桥路上的上海芭蕾舞团。他们每人拿着70几元的月薪,却要负载高于运动员的劳动量,全团全年所得拨款包括“人头费”仅30万元,而排一部大型舞剧就需10万元。团长哈木提心情沉重地说,像芭蕾舞这样的艺术,本应该是养起来的,而不能依赖于文化市场的收入,靠商业性演出,这在西方国家都是如此。但目前的上海芭蕾舞团,国家拨的款远不敷用,又不能挤入市场去竞争,所以处境十分窘迫。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名演员汪齐凤、杨新华、辛丽丽、蔡丽君也诉苦道,他们每天清早练功,至暮色来临才归去,但练了半天却无作品可演,这对舞蹈演员来说等于空耗年华。杨新华的景况更为凄凉,他的积蓄甚微,而上海人的结婚费用目前已超过二万。将来真不知如何过这一关!
离别上海时,正是一年中的结婚高潮,每逢双日,宾馆、酒楼的大小餐厅预定一空,出租汽车也早已包满。想想明年这些新婚人家可能要添丁进口,而上海累积问题的解决却尚待时日,真有些辛酸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