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1988年世界航天事业的非凡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8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1988年世界航天事业的非凡发展
  新华社记者 迟守政
在1988年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中,航天科技的发展与研究成绩卓著,因而特别引人瞩目。太空,已从大国军备竞赛的主战场正在逐步转变为科技、经济竞争的新舞台。
今年,苏联的航天科技又有新突破。12月21日,苏联航天员季托夫和马纳罗夫创造了太空飞行整整一年的新纪录;11月,苏联和法国航天员再次登上了已绕地球运行了1.6万多圈的“和平”号轨道站,这是苏联第14次同外国航天员的联合飞行;10月29日首次发射无人驾驶航天飞机成功;7月又接连发射了两个火星探测器。
美国也从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事故的严重挫折中恢复过来,先后于9月和12月发射了“发现”号和“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美国的航天事业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欧洲航天局、中国等国和以色列也为今年的世界航天活动增彩添色。欧洲已把其推力最大的“阿丽亚娜”4型火箭同时把3颗卫星送入轨道;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被先进的“长征”4号火箭送上太阳同步轨道;以色列的发射卫星能力在世界上名列第8。
这些历史性的航天活动,标志着今年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也反映了人类开发太空的决心和勇气。
美国航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永久性的载人航天站。
今年9月,美国已同它的11个盟国就建立航天站达成一项协议。航天站的总投资为230亿美元,计划于90年代中期可以移入居民。它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航天飞机。
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是,在今后50年内投资7000亿美元,加强对太阳系和地球环境的研究;开发太阳系,并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基地,移民定居,开创空间产业。
苏联在航天科技方面采取的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方针。
预计在1994年以前,“和平”号轨道站将建成由4个实验舱组成的、重约120吨的空间站。正在研制中的大型长期载人空间站将在本世纪末建成,使它成为太空工业和科技生产基地,成为开发月球和载人考察火星的跳板。苏联还准备在本世纪末或下个世纪初,用当今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能源”号火箭来发射太阳光反射镜、能量传输卫星和太阳能发电卫星。
欧洲航天局除参加美国的航天站计划外,今后12年将集资320亿美元用于研制“海尔梅斯”航天飞机、“阿丽亚娜”5型火箭以及载人太空舱。该计划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可以预料,欧洲的航天事业将有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日本自1970年第一颗卫星上天至今,已发射了40多颗卫星。
日本今年用于航天事业的拨款为22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5%,不久前决定在北海道建立航天产业基地。目前,日本一方面参加美国的航天站计划,同时又致力于自己的H2大型火箭和航天飞机的研制工作。
预计日本航天飞机将于90 年代中后期投入使用,并将于2010年前后建成自己的长期载人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也会有新的作为,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将根据本国的实际需求,建立自己的航天事业体系。
航天技术如此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已成为面向21世纪高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开发太空主要是指利用地球轨道和太阳能,开发太阳系星球的矿产资源。由于太空具有失重、真空、超低温、超高温和无污染等独特的环境,因此,太空产业可为人类工业及科技带来革命性的进展:制造超合金和复合材料、医药的精制、微生物的大量培养、革新人类通信和大地资源勘探……
空间商品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据估计,到本世纪末,航天工业的年总产值可望达到650亿美元。目前仅卫星发射和制造就有141亿美元的市场收入,其中通讯卫星占了50亿,在未来9年内,仅用于测定农业收成和勘探矿产资源的遥感卫星业务就有72亿至90亿美元的交易。去年,日本航天工业制造商的销售总额高达52亿美元。
巨大的经济利润带来了空间商品开发的积极性和激烈的竞争。
美国已在全国建立起9个研究中心,以推进空间商品化的进程;有3500多家公司经营与航天有关的业务;政府还制定了鼓励空间商业性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欧洲的“阿丽亚娜”空间公司到今年的6月底为止,已签订了49个卫星发射合同,大约占了卫星发射市场的一半。美国则占了50亿美元通讯卫星发射市场中的64%,但是正受到欧洲和日本一些公司的威胁。
面对激烈的竞争,“阿丽亚娜”空间公司一面成立销售推销部,研究国际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另方面则采取种种措施,企图阻止中、苏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欧、美、日等西方国家之间,表面上是通过国际协调,确立基础航天技术,但实际上各有打算,以期自己在市场上领先。(附图片)
9月2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