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在牧民的毡房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在牧民的毡房里本报记者 李成华
下过一场暴雨,去草场的路真难走,“北京”吉普艰难地爬上山坡,在一座毡房前停下。新疆阿勒泰市参德合木牧场的几位哈萨克牧民立即过来跟我们握手问好,并邀请我们进毡房喝奶茶。
毡房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拱形,下部为圆柱形。下部是用纵横交错的木条连接成栅栏,栅栏外用草编织成墙篱,覆以毛毡。穹顶是用许多根撑杆搭成骨架,撑杆的下端呈弯形与栅栏接连,撑杆的上端直插入天窗盖的圆圈内,外部用毛毡覆盖。毡房内左右墙篱上都挂着壁毯,地上铺着四五块大花毡。我们就坐在花毡上。我的背后是箱子,箱子上叠放着被褥。
烧奶茶的女主人是这家牧民的儿媳妇。她上身穿着墨绿色的西服,下面是紫红色的短裙、高统袜子、短靴,典型的哈萨克妇女装束。她先在花毡上铺上一块餐布,放上许多油炸果子、切成小块的馕、奶疙瘩、三四盘黄油,然后把烧好的奶茶,盛到一个个小碗里,由她的丈夫送到客人和陪客者的手里。
我们喝着奶茶,嚼着奶疙瘩,同阿合买提江老人交谈。这位解放前给牧主当长工的哈萨克老人说,如今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些东西不是你们来了,才拿出来招待你们,平时我们就这么吃,每月还要拉回几只羊宰了吃。说到这里,阿合买提江老人的脸上现出满意的笑容。
拥有100多万人口的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阿勒泰、塔城、伊犁三个地区及木垒、巴里坤两个自治县。他们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的已经定居外,绝大多数仍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就给哈萨克牧民带来了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便。因此,当我问“你们有没有感到不满意的地方”时,坐在对面的小学教师巴哈提汗立即用汉语回答说:“教育质量很难提高。我们牧场有400个学生,从夏到秋,都是在露天上课,遇到刮风下雨只好停课。学生跟着家长转移,教师跟着学生行走。放牧点又分散,教师骑马到一个个放牧点去教学生,根本就谈不上保证教学质量了。”
哈萨克牧民还是很重视教育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在阿勒泰地区已达95%以上。但问题正像巴哈提汗说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哈萨克中小学都是用本民族的语文教学。这样又带来一个问题,哈萨克牧民子女很难考上内地大学,即使考上了,也要先在乌鲁木齐进修两年汉语再去上学,无形中他们要多读两年书。这个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注意,现已决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汉语。
奶茶喝了一碗又一碗,话题接着一个又一个。这些纯朴的哈萨克牧民,除了热情好客外,还把我们当成亲人似的,倾述着心中的意愿。有人说,我们看不上电影,更谈不上文工团演出的节目了;有人说,我们看不上电视,没有电,能买起电视机的人家也不买;有人说,我们生了病没办法,小病顶着,重病送到城里的医院就耽误了……
谈着,喝着,笑着。男主人请我们到毡房外去洗手。他提着壶,我们依次接受他从壶中倒出的水,洗两三下。洗完手,大家又走回毡房里坐下,主人端进来一大盘子热气腾腾的羊肉,放在我的面前。然后,他把羊头捧给我,并递给一把小刀。我按照哈萨克的礼节,从羊头的脸面上割下一块肉送到嘴里吃下,再割掉一只羊耳朵,送给客人中年龄最小的人吃。这两道程序完成后,我又把羊头捧还给主人,主人把它放到另一个盘子里,留给家里人吃。接着,主人又端来两大盘子羊肉,分别放在两边。客人、陪客的(包括男主人)分坐3处,各由一人主刀,把羊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我们便用手掇着吃,这就是“手扒羊肉”。
吃完“手扒羊肉”,天色已暗,男主人点起汽灯,巴哈提汗弹起冬不拉,男女少年们跳起哈萨克古老的民间舞……(附图片)
  图为哈萨克小学生在露天上课。
 杨功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